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国家统计局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主编的《中国儿童发展指标图集2018》报告显示↓
中国每年有超过1000万17岁以下的儿童遭受伤害,其中约有超过6万死于伤害,致死主要原因依次为溺水、道路交通伤害、跌落、中毒。
结合暑期特点和学生个性来看,当前暑期学生群体易发高发的“五大安全风险”有:
溺水风险
广州市水域众多,夏季时间长,易发多发溺亡事故。溺水事故多发于河道、水库、池塘、海域、泳池等地。
从近两年我市青少年溺水情况来看,逾八成溺水青少年为男性。
当下正值溺水高发期,预防溺水记住“八个不要”↓
当不慎发生溺水
危急时刻如何自救?
如果你不会游泳
可以这样做↓
1.尽可能让身体浮在水面上,等待他人施救。
2.如果周围有可以抓、拉、扶的东西,迅速抓住,借力浮出水面。
3.用嘴呼吸,深吸浅呼,即呼气要浅,吸气要深。
4.有人来救援时,一定要听救援者的指挥,不要猛拽救援的人。
倘若你会游泳
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自救
抽筋
出现腿抽筋时,尽快游到岸边或抓住附近的漂浮物;如无法继续游,深吸一口气潜到水下,努力把脚掰直,再努力往外踹,尽量让腿蹬直,用力直到抽筋慢慢缓解。
出现手指抽筋时,马上手握成拳,反复抓握,然后用力张开,直到不再抽筋。可仰面漂在水上。
呛水
尽量踩水,将头部露出水面,减少再度被水呛到。有规律地踩水一段时间,让自己冷静下来再采取其他措施。
遇到旋涡
尽量让自己身体平躺在水面上,然后用最为常用的游泳方式顺着旋涡的方向快速游出去。
被水草缠住
不要拼命挣扎、乱踢乱蹬,否则会让水草缠得更紧。
若附近有人应尽早求助,抓住可抓的东西,让身体浮出水面。若没有,最有效的办法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解开水草。
交通安全风险
暑期学生探亲访友、外出玩耍活动增多,走路看手机、随意横穿马路、路面结伴追逐、违法驾驶机动车或电动自行车、不按道行驶、不佩戴安全头盔等有碍交通安全的行为较为常见。
欢乐暑假,交通安全不放假!遵守交通法规,安全出行,请牢记↓
权益侵害风险
不少大学生利用暑假时间,提前感知社会,进入企业实习、兼职或加入各类社团参加社会调查,拖欠工资、无福利保障、求职诈骗等损害权益情况时有发生。
在寻找工作时,同学们要牢记提醒,谨防招工诈骗↓
网络安全风险
互联网平台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影视、音乐、游戏、社交等娱乐休闲资源,但当前网络信息良莠混杂,电信诈骗、网络欺凌、网络暴力、网络涉黄涉赌等各类乱象丛生,极易产生负面影响。
近年来,学生群体初次使用网络的年龄逐渐偏小,使用网络的时间不断增加,部分人员往往因心智不成熟、自控能力弱、情感宣泄等原因沉迷其中,在缺乏有效约束管教的暑期长假,更容易诱发现实伤害。
面对网络世界
同学们要自觉做到
不浏览不良信息
不侮辱欺诈他人
不破坏网络秩序
不沉溺虚拟时空
安全健康上网
同时,要加强好个人信息保护,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防止例如“冒充班主任”“游戏买卖装备交易”等诈骗套路。如遇可疑情况,请拨打96110咨询求助;发现被骗,请第一时间保留相关证据,并立即拨打110报警。
居家安全风险
夏季高温、强对流天气频发,用水、用电、用气存在诸多隐患。
部分家长因忙于工作将子女独自留在家中,对中小龄学生而言,极易因攀爬窗户、阳台、橱柜,触碰煤气、大功率电器、电线、插座、厨房刀具,吞食不明药物、过期食品等行为诱发坠楼、触电、烫伤、误食、中毒等意外伤害。
防止坠楼
做好防护——在飘窗、阳台等处安装安全系数高的防护栏,二楼以上必须安装防护网;定期检查与维修阳台围栏;避免在阳台和窗台附近放置矮柜、凳子等家具。
安全教育——不把孩子单独留在家中;加强安全教育,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危险的、绝对不能做的。
防止触电和烫伤
教导孩子规范使用电器——不用手或铁丝等导电物接触电源插座内部;不用湿布、湿手触摸电器;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异味等情况,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防止烧伤烫伤——将开水壶、热油锅放在孩子不易碰到的地方;避免儿童接触电熨斗等容易使人烫伤的器具。
防止误食和中毒
防止误食异物——家长一定要保管好家中细小物品,放到幼儿触碰不到的地方,并避免将诸如硬币、纽扣电池、玩具配件、钉子、戒指、发卡、弹珠等细小物件当作玩物给幼儿玩耍。
防止食物中毒——选择新鲜、无变质的食品,不吃隔顿的凉拌菜和剩饭剩菜。夏季食物容易腐败变质,可以通过“一嗅、二看、三触摸”判断食物是否腐败霉烂。一旦发生食物中毒的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中毒食物,尽快到医院进行救治。
远离“五大风险”
齐齐平安过暑假
来源:平安广州、广州从化公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