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积极打造“广东品牌”金字招牌,高度重视实施品牌战略,助力高质量发展。作为广东经济第三城,佛山是制造之都,也是品牌之都,多项工作成效走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前列。
佛山品牌工作有哪些值得借鉴和推广的经验做法?日前,广东省价格和产业品牌发展协会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佛山品牌建设特别是产业品牌、区域品牌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了一份逾8000字的《关于佛山市制造业品牌建设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认为,今年,佛山以“开局即决战”的气势,推出实施品牌战略的一系列新举措,包括质量标准先行、精心打造具有带动全局效应的城市品牌名片等四大做法,建议广东省可参照佛山经验,建立健全有利于推进品牌建设的体制机制,打造统一的“广东名品”品牌。
佛山品牌影响力居地级市第二
以制造业闻名的佛山,积淀了深厚的品牌底蕴。佛山是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佛山制造素有“十有八九”的说法,产业大类中,佛山应有尽有、十全十美,其中八成的产品会走进千家万户,“有家就有佛山造”早已誉满全球。
近年来,围绕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的新使命,佛山更加注重以品牌赋能发展。佛山市委书记郑轲在去年以来召开的历次市委全会,以及今年“5・10”中国品牌日佛山首次品牌大会上,对佛山品牌高质量发展作出部署,强调以建设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引领,深入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发挥品牌建设在制造业当家中的“台柱子”作用,全力推进制造业品质革命。
目前,佛山多项品牌工作指标位列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报告》梳理,在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方面,佛山拥有广东省名牌产品580个,占全省总数26.1%,22家企业获得广东省政府质量奖及提名奖,数量均居全省第一;拥有中国驰名商标达163件,数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美的集团荣获第四届中国质量奖,是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2023中国地级市品牌评价综合影响力指数显示,在前100名城市榜单上,佛山排名全国第二。
在区域品牌方面,佛山获批“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13个,数量居全国城市首位。“佛山陶瓷”“顺德家电”“南海铝材”等区域品牌广为人知、深受消费者喜爱。
正如《报告》所述,一张张优秀的个体和区域品牌名片,共同构成了“佛山制造”的金字招牌。据了解,南海区“南海铝材”区域品牌所属园区,享有“世界上有铝型材的地方,就有南海铝材”美誉,产销总量占全国建筑类铝型材产值的30%左右,造就了“凤铝”“坚美”“伟业”等民族品牌,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铝型材企业高度集中区域。而禅城区“张槎针织”区域品牌所属园区,丝光棉针织服装产业产值达225.7亿元,日棉纱交易超10000吨,年棉纱交易量占全国1/4。
“有家就有佛山造”彰显了佛山制造厚重的文化沉淀、卓越的产品品质、重要的市场地位和良好的信誉口碑。《报告》进一步指出,品牌已成为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当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点,绿色“智”造激活了佛山新动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正重塑佛山制造业发展新格局。
擦亮制造业招牌的四大战法
让越来越多“佛山造”从低调的生产线,走到品牌化的大舞台中央,佛山是如何做的?
《报告》认为佛山有四条重要经验,其评价佛山在实施品牌战略中,牢牢抓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敢动真格、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分类指导,打好组合拳,做优产品品牌、做强企业品牌、做大产业品牌、做响区域品牌。
第一是坚持“搭台唱戏”,政府、企业扮演好各自的角色。
从顶层着手,佛山对品牌工作的定位是清晰的。佛山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实施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品牌“三位一体”发展战略。为把全会精神落到实处,今年5月,佛山出台《佛山市关于推进制造业品牌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打造一批名产名企名厂名品,构建“十百千万”品牌矩阵。
基于此,佛山厘清了各方责任,明确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的打造由企业自主,政府给予指导服务;产业品牌、区域品牌由政府统筹和主导,企业和社会有关方面积极参与。
第二是坚持以“家”布局,精心打造具有带动全局效应的城市品牌名片。
佛山把打造区域品牌作为重中之重,经过周密策划,重磅推出“有家就有佛山造”的城市区域品牌。
《报告》认为,佛山泛家居产业抱团“出圈”就是很好的例证。据佛山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陈浩斌介绍,佛山泛家居产业规模近万亿,占全国同类行业近七成,完全可以支撑起佛山区域品牌,形同于组建了一支“航母编队”。
去年,由佛山市工商联牵头,美的、新明珠、大自然等56家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发起,成立了佛山家居产业联盟,扛起“有家就有佛山造”的区域品牌大旗,为各类品牌发展“搭台铺路”,推动家居企业由单打独斗向联合作战转变。在今年“两会”期间,171块广告牌出现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首都机场、北京南站等人流密集的场所,宣传“有家就有佛山造”品牌形象;3月20日,佛山“320家居消费节”,佛山头部企业旗下遍布全国103座城市的11670个线下门店同步联动,场面壮观,声势浩大。
第三是坚持“惜旧图新”,存量与增量比翼齐飞。
众所周知,佛山传统制造业堆头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举足轻重。为此,郑轲强调,走品牌化道路要把握“老”与“新”的关系,加强品牌策划运营,推动一批“老字号”品牌打造成为更具影响力的区域品牌,在新兴产业中发掘培育新的“佛货”品牌。《报告》认为,针对传统产业面临的瓶颈,佛山一方面通过资金补贴、税收返还、政策扶持等工具,千方百计为企业纾困解难;另一方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助力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
第四是坚持“固本强基”,质量标准先行。
质量与品牌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报告》称,佛山通过打造一批具有佛山产业特色的先进“佛山标准”,推动“标准、质量、品牌、信誉”一体化发展,以先进标准供给更优质量、创造更高价值、建设知名品牌、建立更好信誉,促进“优标优质优价”,以高标准打造中国制造品牌标杆。据悉,到2023年,佛山制定“佛山标准”将超过100项,通过评价的佛山标准产品将超过300个,佛山标准品牌效应显著提升。
“广东名品”如何出圈?
广东正积极打造“广东品牌”金字招牌,今年年初,广东提出“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广东产品、广东企业、广东产业”。
佛山的经验做法,可以为广东品牌工作提供哪些借鉴参考?
《报告》认为,从农业、制造业到服务业,广东品牌资源十分丰富,建议打造统一的“广东名品”品牌。
其中,可在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的领导下,由协会具体实施,组织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品牌建设方案,提供给省局领导决策参考;同时,建议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实施品牌建设战略文件,明确品牌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遵循原则、主要任务、方法步骤、保证措施等。
由此,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利于推进品牌建设的体制机制。《报告》建议,成立广东省实施品牌战略领导小组,由省政府领导同志挂帅,省有关部门、单位为成员,明确工作职责和议事方式;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市场监管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和组织协调。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主体责任,《报告》特别提出,长期以来,广东实行政府指导、企业自主、社会组织参与的原则,这一做法相对于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建设来说是完全正确的,今后仍应继续贯彻执行。但另一方面,产业品牌、区域品牌的建设工作涉及面广,并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建议对现行提法进行充实完善,明确政府在宏观层面对品牌建设负有规划、指导、服务、监管等责任。
基于佛山以标准引领品质、打响品牌的做法,《报告》还建议,广东应抓紧推进品牌标准和基础性建设。
这背后的考量在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防止劣币驱逐良币。《报告》认为,目前,一些经营者假借品牌之名,打出品牌旗号招揽生意,推销伪劣产品,使消费者上当受骗;个别社会组织和机构以开展广东知名品牌评选之名,行私下乱收费之实。
“对于这种扰乱品牌市场秩序的不正当行为,应进行清理整顿,需要以品牌标准作为依据。”《报告》提出,逐步建立起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团体标准于一体的品牌标准体系,包括制定“广东名品”省级地方标准和品牌标识,开展“广东名品”评价和标识授权使用。
【撰文】华声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