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陈杏花 通讯员黄海旋 金凤娟 7月27日,深港两地教育界人士一行30人走访大鹏新区,开展共话湾区研学暨纪念新安县建县450周年交流活动,其间先后参访了国家基因库、大鹏所城等,在行走中体验深港同源的文化底蕴、前沿科技的发展态势,并在深圳市新长征军事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座谈,深入探讨在大鹏半岛开展深港青少年研学活动的发展前景。
此次活动由香港教科文组织、香港海岛教育主办,深圳市新长征军事教育实践基地、大鹏新区鹏港青年联合会协办。大鹏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统战和社会建设局局长鞠晓晨出席活动。
基因探秘,感受科技魅力
第一站,深港两地教育界人士来到国家基因库。大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三库两平台”,即生物样本资源库、生物信息数据库、生物活体库、数字化平台以及合成与编辑平台等方面的情况,共同了解基因的基础知识,解读生命奥秘,回顾人类基因组计划峥嵘岁月,了解丰富多样的基因科技产品,近距离观察了数字化平台、立体农业种植等高科技平台和设备,深入感受自然、生命和科技的完美融合。
基因库智能化的平台设备令大家连连称赞:“今天参观了国家基因库,看到了分析实验室的相关仪器,初步了解了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原理。期待我们的学生也能来到这里提升自己,激发自身对基因科技的兴趣。”香港救世军田家炳学校校长陈志斌说。
深港寻根,聆听历史记忆
一路走,一路“睇”。第二站,深港两地教育界人士来到大鹏所城,沉浸式了解大鹏的历史和红色文化,倾听历史的回响,感受历史的滋养。
“清康熙《新安县志》有记,‘沿海所城,大鹏为最’,大鹏所城是岭南重要的海防军事要塞,是全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海防军事城堡之一。”大鹏古城博物馆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大鹏所城是深圳的“文化之根”,也是深圳“鹏城”别名的来源,见证了600多年的历史变迁。走在青石板古巷道上,香港青年们聆听古城往昔,先辈们砥砺奋斗的画面跃然眼前。
研学探讨,期待双向交流
随着深港两地全面恢复通关,深港青少年来往交流愈发频繁。在深圳市新长征军事教育实践基地,深港两地教育界人士针对后续学生研学合作展开了更多探讨。
“因为我亲戚在大鹏开工厂,我到大鹏已经很多次了。但今天我又发现了更多惊喜,深圳市天文台、国家基因库,这些都是我第一次深入了解,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大鹏美景让香港宏恩基督教学院博士许为天感触良多。他认为,近年来大鹏新区快速发展,聚集了高端优质的研学资源,有助于吸引更多粤港澳大湾区的学生前来研学。
自去年以来,大鹏新区组织开展了“手牵手 向前走——深港青少年携手成长计划”系列活动;推出5条独具特色的大鹏半岛深港青少年“五色研学”精品线路,涵盖24个研学特色主题地标,引起深港两地广泛关注。
“研学方式,可以让更多香港青少年认识深圳、了解祖国。”香港教科文组织理事长、香港青年蔡赞扬坦言,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能更好地增进香港青少年的家国情怀,让大家更主动融入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中,通过举办各类深港两地青少年交流活动,提升香港青少年的爱国爱港国民意识,“大鹏新区‘五色研学’精品线路很丰富,我们期待能继续推动香港青少年与大鹏新区开展更多主题的研学交流活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