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主体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引擎,也是反映一个地区营商环境和经济发展质量的“晴雨表”。今年以来,肇庆市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通过强化实施“育苗行动”,着力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培育壮大经营主体。
近期,肇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制定了《肇庆市贯彻落实〈广东省培育扶持个体工商户若干措施〉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降低个体工商户经营成本、强化个体工商户金融扶持、落实个体工商户税费政策、优化个体工商户营商环境、拓展个体工商户发展空间、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服务供给六个方面提出了25条贯彻落实措施。
《方案》的出台,为接下来肇庆市优化市场环境“怎么做”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对于全市经营主体而言,《方案》则是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剂“强心剂”。
今年肇庆实施“育苗行动”以来,全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群众开办个体工商户、开办企业越来越方便,图为群众在肇庆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手续。梁小明 摄
截至目前,肇庆全市经营主体总量已超过36万户。下半年,肇庆市市场监管部门将聚焦企业培育,在保持“量”的稳定快速增长同时,实现“质”的有效高效提升。
经营主体数增幅排名全省居前
放眼广东全省,肇庆的超36万户经营主体数量在全省范围内排名第13位,处于中游位置。从增长情况来看,肇庆经营主体数量迅猛增长的势头不容小觑,多项指标居全省前列。
一组数据能直观反映,与去年底相比,肇庆经营主体上半年净增长数量超5.38万户,净增长数量全省排名第6位,是2022年全年净增长数量(19763户)的2.72倍,增幅排名全省第2位。相比于去年底的30.6万户的数量,增长超过17%。
每千人经营主体户成绩同样表现亮眼。2022年末,肇庆每千人拥有74.1户经营主体,位居全省第16,如今以87.2户的成绩实现进位赶超。
从肇庆市内部来看,作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个体工商户呈现高增长,当前全市实有个体工商户总量达到近29万户,同比增长25.52%;拥有企业6.76万户,同比增长13.41%,实有企业数量的增幅、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率、“个转企”同比增长率均位居全省前列。
与各类数据指标一同增长的,还有各类经营主体对于肇庆营商环境的信心。日前,肇庆市“小个专” (“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党委组织举办面向个体工商户代表宣讲、解读各类扶持政策措施的宣讲会、为诚信经营的经营主体颁发“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店”认证牌,帮助经营主体在肇庆持续向下扎根,向上蓬勃发展。
个体户郑先生表示:“获得授牌是一种鼓励和认可,肇庆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坚定了我们在此长期经营的信心。”
厚植发展“沃土”呵护经营主体成长
经营主体要在肇庆落地、生根发芽,营商环境就是经营主体的发展土壤,土壤的质量将很大程度上决定“育苗”的质量。
今年以来,肇庆高位驱动,成立市强化实施“育苗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印发《肇庆市2023年强化实施“育苗行动”工作方案》,明确经营主体培育重点任务,建立“项目化实施+专班化运作”机制,搭建市、县、镇(街)、市场监管所、村居五级协调工作局面。在此框架上,肇庆市对于全市经营主体培育情况做到第一时间掌握,出现问题第一时间指导解决。
高位规划的同时,肇庆市也与各类经营主体、企业“坐在了一起”,用心用情用力营造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不断出台各类便捷举措,用“母亲式服务”,呵护各类经营主体。
各县(市、区)也因地制宜,立足本地特色经济产业和自然、商业、环境特点,制定经营主体“一县一策”,充分挖掘经营主体增长潜力。
例如,鼎湖区实行经营主体培育“一镇二策”,发挥莲花、永安和沙浦镇田多、鱼塘多优势,大力培育发展种养殖业经营主体,以坑口、广利街道商圈、旅游圈为切入点,采取上门走访、畅通办照渠道等深挖经营主体;怀集县积极指导边远山区小型经营主体和为劳动密集型大型企业提供代工服务的手工业者申办执照,开展“延时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代办服务”和“集中办理”……
各项举措有效激发经营主体创新创业、创利创富的生机活力,也不断向外界释放着肇庆积极培育经营主体的真心与诚心。
“育苗”之外还需“壮苗”
推动经营主体由增“量”向提“质”转变,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
位于高要区金利镇的广东川盈五金科技有限公司,主营生产各类五金制品。近年来,在市场监管部门各类政策倾斜和支持下,该公司由个体户成功实现向企业的蝶变,如今更是成为高新企业和规上企业。
在肇庆,越来越多这样的故事正在不断上演。肇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全市实有企业67604户,数量同比增长13.41%;上半年新登记企业7225户,同比增长38.12%;上半年全市302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同比增长118.84%,各项增长指标均位于全省前列。
下一步,肇庆市将聚焦全市经营主体,持续推进“育苗行动”走深走实,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积极引导各行业经营主体壮大发展;完善联动机制,提高“育苗行动”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强督导问效,提高经营主体的日常监测、发展分析研究力度,精准推进“育苗行动”,促进全市经营主体总量增长和质量提升取得新成效。
南方+记者 卢逸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