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加!美联储加息至22年以来最高利率水平,影响几何?

南方+

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在短暂的停歇后,美联储又双叒加息了!

当地时间7月26日,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准利率区间从5%提升到5.25%至5.5%之间。

这两年,为了遏制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货币宽松带来的通胀,美联储在加息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从2022年3月开始,美国一共举行了12次货币政策会议,进行了11次加息,由最初的零利率加到目前22年以来最高水平。

那么,美联储加息落地,将带来哪些影响?今天的南方读+为你解读——

美联储总部大楼。图源:新华社

美联储总部大楼。图源:新华社

为何加息?

一次次加息,问题出在哪里?

原因就在于,美国通胀高企的问题一直无法解决,需要用加息遏制通胀。

“在硅谷银行爆雷事件后,美国银行业的脆弱性暴露,美联储在6月选择暂停加息观望,但其目标仍然是要在一段时间内把通胀降到2%以下。”恒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解释。

在他看来,市场对这轮加息“卷土重来”并不意外:“美国国内通胀压力主要是来自劳动部门,薪资水平上涨引发的高通胀一直未能得到控制;另一方面,美国国内经济好于预期,房地产减速之后又重回上升轨道,为加息提供了支撑。”

同时,美联储还维持原来的步伐继续缩减资产负债表,意味着市场上的美元流动性还将继续收紧。根据此前宣布的计划,从2022年9月份开始,美联储每月国债和机构债券及MBS减持上限分别增加至600亿美元和350亿美元。

高通胀从何而来?这要归结于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美联储采取的“零利率+量化宽松”导致“放水”太多。

简单来说,就是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发钱”,人们需要获得更高的工资才愿意工作,从而推高了薪资水平,核心通胀水涨船高。

数据显示,美国6月核心CPI增速仍然高达4.8%,反映家庭实际消费情况的核心PCE增速5月为4.6%,均远高于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

通胀太高,对于民生和经济而言影响极大,特别是让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变高。同时,企业为了让工资追上通胀,不得不继续为员工加薪,侵蚀企业利润,这也导致了美国互联网行业在蓬勃发展后出现了一轮“裁员潮”。

简而言之,美联储此前放的水收不住了,眼下正是“大火收汁”的阶段。

顾客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马特奥县一家超市购物。图源:新华社

顾客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马特奥县一家超市购物。图源:新华社

“大火收汁”,后效如何?

议息会议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暗示,未来加息将取决于数据,今年大概率不会降息。

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观察到,从6月的通胀数据公布以来,美元一路下跌,这是由于超预期下滑的通胀数据,投资者认为未来加息的概率和必要性正在下降。

“我们认为9月的议息会议更有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政策口径验证窗口,在此之前的通胀数据尤为重要。”他说。

鲍威尔表达了对于美国经济的信心,表示美联储不再预测今年出现经济衰退。然而,王丹指出,本轮快且急的加息,为美国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埋下隐患。

“在美联储快速加息的过程中,美国银行业受到的冲击很大,资本加速从中小银行流出到大银行。在美国,中小银行对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也增加了企业融资的成本,不利于经济长期发展。”王丹说。她认为,美联储本轮加息可能会延续到明年。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美国短期金融风险趋稳为美联储再度加息创造了条件。得益于美国监管层迅速、有力的行动,美国银行业危机短期得到缓解,银行业存款规模在3、4月份大幅回落后,在近几个月有所趋稳。此外,受益于净息差仍处于高位、资本市场上涨等影响,美国大型银行二季度盈利和营收都好于预期,也一定程度缓解了市场对美国银行业风险的担忧。

不过,他也指出,美联储利率维持高位,将导致银行负债端成本继续攀升、资产端收益承压,侵蚀其盈利空间,加上监管趋严,美国银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风险仍值得警惕。

好消息是,从短期看来,暂时没有风险暴露。王昕杰认为,从目前的市场预期来看,此次的美联储重启加息,并不会对美国甚至全球银行系统带来更大的风险。眼下重要的,还是关注未来通胀是否如预期下滑,以及其对于未来加息和资产类别的潜在修正。

美国第一共和银行5月1日被加利福尼亚州金融保护和创新局关闭,由银行业监管机构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接管。图源:新华社

美国第一共和银行5月1日被加利福尼亚州金融保护和创新局关闭,由银行业监管机构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接管。图源:新华社

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那么,这次加息对我国又意味着什么?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以我为主,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因此并未加入美联储搅动的加息大潮中。

24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延续、优化、完善并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

王昕杰认为,我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基本上延续了此前的导向,并未加码,要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三季度国内存在降准,并且不排除有继续降息的可能。

王丹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近期的宏观经济数据表明,定向宽松政策并不足以带来广泛的经济复苏。最近央行和政治局会议重提逆周期调节,意味着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力度将显著高于上半年。未来的降息力度尚待观望。

此外,美联储加息,或将带来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对于“要不要囤点美元”的顾虑,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大可不必”。

从7月27日市场反应看来,美元的强势并不能随着美联储的加息同步持续。截至当天19时,美元指数从开盘101关口上方波动下跌,跌幅约0.31%。

“伴随着货币政策的口径变化和经济增长压力,未来美元指数可能会进入下降趋势。”王昕杰说。他建议,外贸企业应主动运用衍生品来管理外汇风险。王丹同样表示,市场对下半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预期较为乐观。

在A股市场方面,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表示,“美元的利率下行,对全球的新兴市场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A股市场也会受到一定的正面推动。同时,这也会助推一部分北向资金的回流。我们预计全年来看北向资金规模将达3000亿元左右。”

“外部环境因素错综复杂,要更多关注内部环境。政治局会议明确表态要振兴资本市场,这意味着可能会有更多国有资本入市,A股将得到提振。房地产市场增量将集中在政府支持的城中村改造、廉租房、保障房等公共项目,商品住宅的投资和销售会有所改善。”王丹说。

【撰文】话题研究员 唐子湉

编辑 辜继漫
校对 郭晓波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