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 连平13个镇怎么干?施工图来了!

南方+

今年以来,河源市连平县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全力推动强县促镇带村,各项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此次连平县“百千万工程”大擂台暨“一线施工队长”比赛对象包括全县13个乡镇,比赛内容通过乡镇党委书记“赛图纸”的活动形式,达到学习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的良好效果,为各镇各村未来高质量发展找准新坐标、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更好地推动强县促镇带村,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目前,连平县13个乡镇同频共振,以实打实的拼劲,撸起袖子加油干,守住底线向前冲,全力以赴拼经济、抓发展,牢牢把握稳增长这一重中之重,镇、村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场景随处可见。

连平“百千万工程”怎么干?13个镇纷纷亮出真招实招。

上坪镇

上坪镇立足“农业专业镇”定位,以“中国鹰嘴蜜桃之乡”为基石,锚定“一三六”发展规划,奋力打造全国最具有影响力的鹰嘴蜜桃专业镇。一是聚焦镇域高质量发展。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建设美丽宜居上坪。加快鹰嘴蜜桃产业园提档升级,在扩规模、提品质、树品牌上下功夫。做强桃产业,做活桃经济,延伸桃产业链,推动“甜蜜产业”强村富民,各村集体收入超20万元。二是聚焦农文旅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景区创建工作,扩大民宿集群规模,推出“桃旅”“文旅”“生态游”三条旅游路线,打造广东最美婚纱摄影基地、最浪漫露营基地、最舒适徒步基地、最出彩的写生基地和最和谐的人与自然共生地,形成桃旅发展新格局。

内莞镇

内莞镇将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抢抓发展机遇,通过党建统领,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一是兴产业、旺经济。依托内莞里公司,整合资源、市场运作,实现镇村抱团发展。二是扬底蕴、助提质。以红为“引”、以农为“基”、以文为“魂”,依托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畲族传统文化、客属文化等特色资源,编制“两天一夜”精品旅游路线,实现三旅融合发展。三是安民心、保稳定。抓好安全生产、平安建设“三大行动”。推进“美丽圩镇”建设,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四是优生态、促发展。以绿色生态为本,守牢耕地红线,落实国家储备林,油茶、鹰嘴蜜桃种植,实现资源转化,绿色崛起。

元善镇

元善镇将围绕“城区镇”的发展定位,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在城乡融合发展上争先进位。一是做强县城发展龙头,推动城区扩容提质,推进城东产业园、国道东移、“三馆一中心”、东河幼儿园、体育公园等项目建设,构建“一核两轴五区”的发展格局。二是推进美丽乡村蝶变,加快补强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三是聚力实现三产融合,围绕五大功能区打造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四是推动基层善治精治,创新乡村治理新模式,营造全镇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陂头镇

陂头镇将围绕“百千万工程”“6+1”工作任务,奋力把陂头打造为生态优美、乡村富丽、人文灿烂、人民幸福安康的文化旅游特色小镇。以陂头现代生态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为示范点,拓宽产村融合发展新路径;完善“三圈”功能,加快推动分水村党群服务中心、新农贸市场等民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因地制宜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历史文化”的生态“打卡点”。力争今年内全镇村集体收入超过500万元;3年内镇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高;5年内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溪山镇

溪山镇聚焦“百千万工程”工作任务,锚定“生态果蔬名镇”发展定位,围绕“一个品牌、两个中心”发展思路,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打造高品质“菜篮子”基地,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溪山。力争在1年内初步完成生态果蔬产业布局,补齐民生短板;3年内生态果蔬产业产值规模翻两番,加速向二三产业延伸;5年内生态果蔬名镇远近驰名,富民兴村效应明显。

隆街镇

隆街镇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对标中心镇定位要求,紧紧围绕产业、美丽、民生、文明、平安“五大工程”,立足优势、补足短板,着力构建“镇区一中心、产业四组团”发展新格局,重塑隆街中心镇形象,不断增强辐射带动功能,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务实担当的工作作风,抢抓发展机遇,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力争一年提速破局,三年显著提升,五年实现大跨步,擘画“平安隆街、美丽隆街、兴旺隆街”新景象,奋力开创隆街振兴发展新篇章。

田源镇

田源镇紧跟“百千万工程”等战略机遇,围绕“岭南鱼梁之乡”特色小镇发展定位,聚焦田源“一区四线”“四个提升”发展思路,深挖肖屋鱼梁、红色游击、水库移民、德孝等本土文化和九连山原始森林、十里古驿道、百年鱼梁、千年古榕、万亩果园等特色资源,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强化圩镇联城带村纽带功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集体经济联营发展,提升农文旅产品竞争力。争取1年内培育本地特色的农文旅产品和产业运营体系;3年内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水平;5年内塑造农文旅系列优质品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特色小镇。

油溪镇

油溪镇紧紧围绕“抓实一三五,做强百千万”的目标要求,着力“四个聚焦”,构建“一核心五组团”的总体发展格局,2023年,建立健全“百千万工程”工作机制和配套方案,引进项目3个,各村全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和省级“森林城镇”;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镇域交通基础设施更加通达,累计引进项目4个,各村全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5万元;2027年,镇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短板基本补齐,各村全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万元,全力以赴将百千万工程“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施工图”变成“实景图”。

忠信镇

忠信镇将紧扣“中心镇”发展定位,乘势扬帆启新程,善作善成建新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百千万工程”,一是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2023年村集体收入全部达30万元以上,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和美乡村;三是配套高标准公共服务,做好筑巢引凤文章;四是加强历史文化传承,打造镇域内三条示范带,努力在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扎实推动产城融合中实现忠信振兴!

高莞镇

高莞镇对标“百千万工程”目标任务,聚焦县“六大平台”建设,立足“省级花生专业镇”资源禀赋,全力推进连平县花生产业加工园区建设,做大做强花生产业,全力谋划镇村民生项目,打造极具本土特色“三圈”,把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力争在2023年完成X184线、S253线(高莞段)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025年完成连平县花生产业加工园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全力促进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融合发展,美丽圩镇框架基本形成;2027年建成主导产业突出和“三圈”服务不断优化的花生专业镇。

大湖镇

在奋进“百千万工程”的进程中,大湖镇将锚定“客家古邑,红色大湖”发展定位,坚持“1+4+N”工作思路,以“红旅大道+特色产业+重点项目打造”为辐射中心,一是依托“镇村企联建”乡村产业运营机制,抓好红色旧址、古寨花海提升改造等项目,塑造大湖文旅品牌;二是深化交通网络“外联内畅”,加快圩镇改造提质,完善“三圈”建设;三是结合各村资源打造特色村居,打造“一轴一中心两精品”乡村振兴示范带,实现村居特色化、品质化发展;四是深耕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责任制,搭建五社联动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发展,高品质打造“全域生态旅游文旅名镇”。

三角镇

三角镇锚定“工业镇”定位,紧扣“绿富美”目标,擘画“工业兴镇、商贸强镇、文旅旺镇”新蓝图,打造强化联城带村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新标杆。聚焦项目建设引擎,推动万洋众创地产招商、对口帮扶产业转移、乡贤企业返乡办厂,力争实现园区工业增加值超百亿元、税收突破亿元大关,5年再造一个新三角。聚力商贸服务潜能,依托莲塘大道商业广场美食街、国道G358线镇圩段改造和特色产业街建设,优化“三圈”,高标准办好省级花生产业园,打造中国花生集散中心。聚势文旅激活爆点,大力推进石源荷花园3A级景区、阳江省级红色村、千年古镇耕读园、粤赣古驿道和文天祥二女墓观光区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有效促进集体经济增收。

绣缎镇

绣缎镇立足“一核三带四区”发展目标,抓好镇区基础核心打造,强化“百年老街”圩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抓实新建河三村连片、五禾水四村连片、河源市“三县连片”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抓稳“四个特色区”经济发展,确保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争取在1年内各村集体收入达20万元以上,金溪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大关;3年内擦亮绣缎香米名片;5年内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奋力把绣缎镇建设成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连平东部的“门户镇”。

【撰文】张浩森

【通讯员】刘梦莎 黄美婷


编辑 宋芾 彭奕菲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