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湛江地图,西城片区产城融合提速,擘画着城市蝶变跃升新图景;高铁新城建设蹄疾步稳,“五龙入湛”正从图纸走进日常;吴川空港经济区展翅欲飞,书写“空铁时代”新篇章;海东新区集商贸科创文旅于一体,全力孕育城市新“芯”……
重点片区综合开发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也是引领湛江未来经济升级发展的新引擎。眼下,这座滨海之城着眼差异发展、协同共进,加快建设四大重点片区,构建梯次配套、功能完备的平台体系,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更加开拓创新的思路、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推动重点片区开发工作打开新局面。
高铁新城起步区。吴东俊摄
四大片区助推城市能级提升
回溯湛江发展的历程,空间上的每一次扩展,都对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更将拼搏、创新刻进这座城市的基因。四大重点片区无疑是湛江对城市空间的全新理解,以崭新的姿态拓宽对城市能级的想象。
西城片区是未来5至10年湛江城市扩容提质发展的主战场之一。商贸物流、商业综合、公共服务中心城区延伸等功能定位将在这块热土上得到发展机遇,承接麻章区核心城区的外扩,实现麻章中心城区延伸,助力打造智慧活力城市中心。
视线远眺,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北部湾经济区国家三大战略区为支点,各自画圆,其交会处便是在湛江高铁北站。其汇聚五条高铁,推动湛江成为沟通南北、直达腹地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区域城市集群高效互联。
依托湛江高铁北站的设立,坐落在霞山区的高铁新城则将打造成为“站产城”融于一体的“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站城一体”的新地标,构建2小时高铁经济圈,通过“高铁进城”以人流带动城市发展。
远眺如飞鸟,俯瞰似头牛。随着湛江吴川机场的正式启用,“空铁时代”的愿景加速落地,不断完善空陆、空铁换乘体系,推动吴川迈入“空铁时代”,形成快速通达“双区”和北部湾城市群的“2小时经济生活圈”。
根据《吴川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规划》,未来5年吴川还将奋力打造功能完备、服务高效的现代化国际航空枢纽。当前,吴川正全力配合推进广湛高铁、沈海高速、机场高速等省级交通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高铁枢纽化、空港国际化、高速网络化。
目光投向坡头区。根据城市规划功能定位,海东片区依托建设现代化区域性海洋城市的背景,聚焦海东新区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优势,打造“商贸服务产业+海洋科技产业+滨海旅游产业”三大产业体系,致力将海东新区首开区打造为湛江之芯,辐射粤西的未来都市核心。
深入一线推动项目建设“跑起来”
走进湛江高铁新城起步区施工现场,塔吊高耸、脚架密布,挖掘机、铲车等工程车辆穿梭,施工人员忙碌着搭建、焊接,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这是湛江紧抓重点片区开发工作的鲜活缩影。
“开工才是硬道理”——当前,湛江系统谋划,把准片区功能定位,加快完善规划编制,科学选择开发模式,立足功能定位优化提升片区规划,紧盯时效。同时,湛江找准工作重点,抓好土地收储管理工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围绕产业布局招商,树立“大招商、招大商”的工作导向,主动做好项目落地、开工建设有关服务,全面加快片区开发建设进度。
与此同时,湛江层层压实责任,健全运作机制,加强考核督办,加强跟踪审计,形成加快片区开发整体合力,总指挥办强化综合协调、督办落实,为片区开发工作保驾护航。
以高铁新城片区为例,霞山正举全区之力推进,做好高铁新城片区征迁工作,靠前指挥,做到干部在一线工作、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
在霞山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高铁新城征拆工作办公室成立,目前正在加快推进项目用地征拆工作。霞山区积极组织协调,各村配合开展广湛高铁站场和高铁新城有关项目用地征拆工作,为站场和高铁新城片区开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施工条件。
无独有偶。湛江市委、市政府成立海东新区首开区片区开发指挥部,根据市政府工作部署,指挥部完成了组织架构建设,设置了专职人员,组建了临时党支部,完善了日常办公、招商和用地保障机制,推动了用地保障和项目建设。
今年,海东新区首开区的建设以规划先行、债券推动为主线推动发展。在控制性规划编制中,西部以商业功能为主,东部以居住功能以及新兴产业为主。片区定位为集创新产业服务、体育文旅休闲与健康生态宜居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服务岛,海东活力湾”。
西城片区:抢抓城市西拓战略机遇
湛江南方海谷海洋产业孵化中心。受访者供图
走进位于麻章区的湛江南方海谷海洋产业孵化中心,绿意盎然、鸟语花香,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作为湛江市首个市级科技园,湛江南方海谷海洋产业孵化中心园区已建筑区域绿化率高达30%,以超低建筑密度为核心,以立体式绿化为重点,实现了自然、人文、建筑、景园的和谐共生。
另一边,湛江商贸物流城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湛江商贸物流城集商品交易(批发零售)、物流集散、展示推广、金融服务等于一体,正在成为专业化、集聚化、规模化、信息化的综合商贸物流平台。
湛江南方海谷海洋产业孵化中心和湛江商贸物流城,是湛江西城片区已建成的重点项目。作为湛江市西城片区发展的主战场,麻章抢抓城市西拓战略机遇,高起点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抓好商贸物流、商业综合、公共服务中心城区延伸等功能定位,围绕湛江西站打造商贸、物流生产齐全的枢纽产业集群,助力打造智慧活力城市中心。
据悉,西城片区紧紧锚定“西部陆海新通道创新发展示范区”一个核心战略定位,“联动陆海的枢纽物流先行区”“面向双循环的商贸流通引领区”“支撑区域强芯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倡导现代治理的乡村振兴样板区”四大核心功能内涵,从而实现以通道带物流,以物流带产业,以产业带商贸,以商贸带城市发展。
湛江市西部陆海新通道创新发展示范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中。银海路等道路升级改造工程雨污分流部分、长龙路等道路升级改造工程雨污分流部分已经于2022年10月完工,工程投资约0.91亿元;福财路等道路升级改造工程雨污分流部分、疏港大道市政化改造雨污分流工程已经于2022年12月开工建设,工程投资约1.59亿元,截至目前已经完成投资0.90亿元,计划今年底完工。
目前,西城片区建设蹄疾步稳。深国际·湛江综合物流港、岭南师范学院新校区(湖光校区)建设项目、湛江科技学院新校区项目、湛江南亚欢乐田园现代农业庄园项目、麻章区湖光镇“貳拾叁都”旅游观光建设项目等一批项目正在建设中。
高铁新城:“站产城”融合打造发展引擎
高铁新城起步区。吴东俊摄
驱车从椹川大道中驶入机场路,蓝天白云下沿路枝繁叶茂,“湛江高铁新城起步区”牌匾在阳光照耀下格外显眼。在此,产城融合的“规划图”正变为“施工图”。
2022年11月25日,湛江高铁新城起步区开工活动举行,这标志着超250亿元片区开发项目全面拉开序幕,高铁新城进入开发建设“快车道”。
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总目标,以总部经济为主体,科创研发孵化与枢纽会展商贸为两翼,目的地消费及旅游和新都市经济为双引擎……经过前期深入的产业研究,初步确立了高铁新城的产业发展目标,将其打造成湛江新引擎、新门户和新典范。
高铁新城,“新”在哪里?
“高铁新城的创新,就在于采用了‘站产城’融合开发的策略,实现车站、城市、产业的良性互动、有机协调。”据湛江市高铁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启丞介绍,高铁新城还将利用旧机场的历史印记,建设高品质北站公园,连通城市生态廊道,形成山水融城的绿色框架,将站城与自然融为一体。
另一方面,“城”是高铁新城关键的字眼,这里将成为“融入城市”的高铁枢纽,发挥枢纽集聚作用,构建“1+4”产业体系,聚焦科技创新、产业服务、休闲旅游三大产业,搭建面向未来的产业发展框架。
此外,高铁新城以湛江高铁北站枢纽为核心,通过南北向中央魅力休闲轴串联多个综合社区;通过东西向枢纽都会荟萃轴连接城市中心区,整体形成“一心两轴十社区”的城市空间结构。
当前,湛江高铁新城起步区项目群以广湛高铁湛江北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及广湛高铁湛江北站一体化工程分别立项推进,总投资约82.43亿元。
据悉,高铁新城已动工建设公共配套项目中的湛阳路、紫荆大道、顺通路、顺达路、港城路和湛清路等六条市政道路,大力推进其征拆和建设工作,保障与湛江北站站房的连通性,实现湛江市区与北站站房的快速直达联系,增加出行便利度。
吴川空港经济区:5个超亿元项目签约落户
俯瞰吴川机场。肖子力摄
俯瞰湛江吴川机场空港经济区,翠色平坦的大地生机勃发,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交通路网延伸至远方。不久后,中国邮政集团湛江分公司将在这里竞拍土地,争取粤西邮件处理中心项目于10月份动工建设。
粤西(湛江)邮件处理中心项目是湛江空港经济区首个落户产业项目,将建成一个集邮件处理、仓储、海关保税、冷链、国际交换等功能于一体的邮政服务综合体,将是全国邮政为数不多的陆运、航空双功能同址处理中心,生产处理能力达200万件/日。
自去年湛江吴川机场通航以来,已有5个超亿元项目签约落户,分别是粤西邮件处理中心项目、湛江吴川机场润和酒店建设项目、湛江晶体材料(单晶硅)制造加工及新材料项目、圆通粤西区域总部暨智慧供应链科创园项目、湛江同位素医药中心项目,项目符合空港经济区产业定位。
湛江吴川机场空港经济区是广东省“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聚焦“空港物流产业”“全域旅游产业”“羽绒、鞋业、食品、建筑装饰等传统产业”“预制菜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产业集群,着力引进现代物流、现代商贸、保税航材等国内外物流行业龙头企业。
据了解,湛江同位素医药中心项目将开辟吴川产业发展从未涉及的高端医药制造领域,项目开展同位素药物的研发、生产、经营及各类技术服务。项目签约以来,吴川认真落实工作专班机制,主动服务、深入对接,推进项目高效建设、尽快投产,并加快谋划建设医药产业园,引领更多医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项目进驻。
此外,总投资5亿元的圆通粤西区域总部暨智慧供应链科创园项目,将建设圆通粤西总部大楼、快件集运中心、仓配中心、科创中心、电商孵化培训中心等主体工程及附属配套设施,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
该项目定位为圆通在粤西区域集总部办公、物流数字化研发、智慧物流、智能云仓、大数据运营管理为一体的科技创新产业基地。项目预计今年内开工,投产后预计年总营收3亿元。
海东新区起步区首开区:一体推进商贸科创文旅
军港大道二期等重要交通道路相继建成通车,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杨证民 摄
创新服务岛,海东活力湾。湛江湾东岸,交通路网日趋完善,城市空间不断更新,创新产业频频涌现……一座新城正在酝酿,涌动着发展新动能。
作为粤东西北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四个重点建设的新区之一,海东新区总规划面积228平方公里,以粤西高质量发展融合创新示范区、湾区“高质量发展文化和创新示范新城”、粤西“区域协同发展服务高地”和中国“海洋生态城市建设标杆项目”为战略定位高标准规划建设。
根据城市规划功能定位,海东片区依托建设现代化区域性海洋城市的背景,将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优势,打造“商贸服务产业+海洋科技产业+滨海旅游产业”三大产业体系,致力将海东新区首开区打造为湛江之芯,辐射粤西的未来都市核心。
今年,海东新区首开区的建设以规划先行、债券推动为主线推动发展。在控制性规划编制中,西部以商业功能为主,东部以居住功能以及新兴产业为主,片区定位集创新产业服务、体育文旅休闲与健康生态宜居等功能于一体,极力打造“创新服务岛,海东活力湾”。
目前,海东新区首开区重点推进海洋科技产业园道路工程建设工作,项目用地总面积约468亩,已于2022年11月18日动工建设。海东新区起步区首开区综合开发专项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将争取建成海旺路与东旺大道,为片区开发268亩建设、产业园999亩土地开发和海洋科技产业园招商奠定基础。
此外,随着湛江国家高新区12条路网、起步区5条道路、东盛大道、海盛路二期、军港大道二期等正同步建设,片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品质逐渐提升,中心城区功能日趋完善。
未来,海东新区将形成以“科创产业、总部经济、生命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和“海洋文旅、节能环保”两个特色产业的“3+2”产业方向,并依托首开区开发建设进行商贸服务启航,打造湛江湾服务核中心,连接东西两岸重要交通,发挥重要枢纽作用。
【撰文】陈思亮 姚瑶 麦思容 刘梓薇
通讯员 郑友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