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更好地“玩中学”?这份专业报告给出指导

南方+ 记者

什么是“玩中学”?其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哪些好处?家长和学校又该如何助力孩子“玩中学”……日前,陈一丹基金会携手乐高基金会在深圳共同发布《玩中学中国特别篇:对家庭、学校和城市规划的影响》报告。

《玩中学中国特别篇》报告在深圳发布。

《玩中学中国特别篇》报告在深圳发布。

此次报告从全球视角研究玩耍与学习的关系,指出玩耍是个体大脑健康发育的关键,也是培养儿童在21世纪茁壮成长所需技能的关键,将玩耍融入教育之中,倡导和践行玩中学,是面向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实现未来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同时,报告整合了美国和中国家长及教育从业者对玩耍和学习看法的最新数据,探讨了儿童在实体和虚拟环境中进行玩中学的益处,并为促进中国教育政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该报告为陈一丹基金会与乐高基金会合作发起的玩中学相关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由来自美国天普大学、清华大学、特拉华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研究团队的学者共同完成。陈一丹基金会与乐高基金会的合作始于2020年,双方对面向未来学习生态的关注及对“玩中学”主题的共识,推动了双方合作的开启。

乐高基金会副总裁、玩乐学习主席波·汤姆森(Bo Stjerne Thomsen)博士认为,玩中学能使孩童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以积极的终身学习态度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什么才算是“玩中学”?据波·汤姆森介绍,玩中学具有五个关键特征:有意义的、主动参与的、迭代发展的、基于社交互动的、有趣的。他还指出,玩中学不仅存在于学校,还存在于家庭和图书馆、博物馆等社会公众场域中,应利用好城市空间做好有趣的学习环境打造。

承接报告中谈及的玩中学与数字技术等相结合带来益处的观点,波·汤姆森也特别提及了人工智能浪潮下,新技术发展对玩中学的影响。他也就中国家长对孩子在电子设备上花费太多时间拥有很大顾虑的本土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家长、学校、城市规划者该如何助力孩子“玩中学”?“最重要是保证过程有趣、健康,能够激发出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快乐学习。”波·汤姆森建议家长能每天花一定时间和孩子深度互动交流,注重陪伴质量,同时愿意和孩子一起尝试探索新知识、新内容。对于学校管理者,他的建议是将评估变得有趣。对于城市规划者,他的建议则是“明白学校内外的环境都是孩子们学习的机会,要去识别这些机会,有意识的搭建、创造有利于孩子们玩中学的环境。”

此外,双方在玩中学相关合作的另一研究成果也传来新进展。由北京大学尚俊杰教授领衔,专注玩中学在中国本土实践的著作《玩中学在中国》将由中国出版集团旗下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本书将有助于中国公众了解玩中学对孩子的重要性,当前玩中学发展状况和主要障碍,以及如何让孩子有效地参与玩中学。‘’

【文字】南方+记者孙颖  

【通讯员】朱燕霞



编辑 孙梦圆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