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5号台风命名为“杜苏芮”
这一命名引来网友热议
相比“泰利”“榴莲”“山竹”等名字,
“杜苏芮”看起来更像是人的名字。
有网友说:
“第一眼以为台风叫苏炳添”;
也有网友表示:
“台风可能会唱歌,
它的偶像是苏芮和杜德伟”;
还有网友反映:
“印象中‘杜苏芮’这个名字
已经见过两次了”。
根据中央气象台官网所列出的西北太平洋和南中国海热带气旋命名名单,“杜苏芮”由韩国提供,英文译音名“Doksuri”,中文意译为“一种猛禽;鹰”,与苏炳添、苏芮、杜德伟等均无关联。有网友称“已经两次看到‘杜苏芮’作为台风名字”,算上如今被命名的“杜苏芮”,“杜苏芮”作为台风名字出现,历史上已是第三次。
第一任“杜苏芮”在2012年6月底出现,第二任则在2017年9月中旬出现。上述两任“杜苏芮”均有一个类似的路径走势,即都曾进入南海。2012年6月26日,第一任“杜苏芮”自菲律宾以东洋面热带低压加强生成并被命名,并以热带风暴的强度持续向西北方向路径移动。当移动至巴士海峡附近时改为西北偏西路径移动,穿越巴士海峡进入南海并直抵珠江口附近。在当年6月30日凌晨登陆广东珠海南水镇沿海,并在当天后续时间减弱为低压区。
2012年第一任“杜苏芮”路径 图源:中央气象台台风网档案
第二任“杜苏芮”在2017年9月12日同样自菲律宾以东热带低压加强生成并被命名。相比第一任“坐巴士”(注:不登陆陆地直接穿越巴士海峡)进入南海的方式,第二任“杜苏芮”通过穿越菲律宾中部的方式进入南海,最强时曾达到强台风级别。但相比第一任,第二任“杜苏芮”并没有登陆我国,在距离海南岛西南约115公里的南海海面上掠过,最终登陆越南。
2017年第二任“杜苏芮”路径 图源:中央气象台台风网档案
台风千奇百怪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台风来势汹汹,但名字却风格多样,或文艺或神秘让人摸不着头脑,这些千奇百怪的台风名字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为了帮助人们防台抗灾、加强国际区域合作,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0次年度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确立一张新的命名表。
台风的命名表上共有140个名字,由14个台风委员会成员,各提供10个名字。由于国家和地区众多,每个地方的风格都不一样,取的名字也是五花八门。比如日本是星座控(如天琴、摩羯、北冕等),中国大陆是神话控(如悟空、海神、木兰等),朝鲜则是诗词控(如杨柳、鸿雁、云雀等)。
命名表上的名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成为公众知名的台风后,为了防止与其他台风同名,就从命名表中将这个名字删除,由原提供国或地区重新推荐。
来源:新华社、羊城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