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招生季
同学们的录取结果也在陆续揭晓中
但与此同时
一些招生录取骗局也悄悄冒头
不法分子为了谋取钱财
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
骗取考生和家长的信任
不仅造成钱财损失
还可能耽误考生的正常录取程序
导致难以挽回的后果
补录指标莫轻信,花大价钱是骗局
2022年5月,犯罪嫌疑人李某在饭局中得知卢某正在帮学生做高考规划,便谎称自己有门路可以搞定大学生补录指标名额,帮考生进入心仪的大学和专业,一个名额的价格在20万元到30万元不等。卢某信以为真,便向身边的朋友和同事推销宣传。同年5月至7月,卢某受8名考生家长委托,找犯罪嫌疑人李某帮忙补录大学指标名额,并向其转款人民币100余万元。但直到8月底,这8名考生都没有收到指定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此时卢某才发现被骗,但为时已晚。目前,犯罪嫌疑人李某已因涉嫌诈骗罪被提起公诉。
降分招生要警惕,违规操作有陷阱
2022年7月,被告人魏某谎称可以操作办理某中学的入学资格,获取被害人柯某的信任后收取人民币10万元,后为继续蒙骗被害人,多次伪造与所谓“中间人”的微信聊天记录,编造各种借口拖延时间。直到官方公布录取名单,被害人柯某发现孩子没有获取入学资格,便要求被告人魏某退还费用,但被告人魏某已将上述钱款用于个人还债、购买虚拟货币及日常生活开支等,挥霍一空。近日,被告人魏某因犯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花钱升学别动心,学历提升靠自己
2021年2月,被告人于某在某专科院校任教期间,利用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多次在课上宣称可以花钱帮学生转入更好的全日制院校读书,骗取7名学生共计人民币79000元。此外,2021年6月,被害人林某到学校咨询毕业补考事宜时,被告人于某以帮被害人林某变更毕业状态为由,骗取被害人林某人民币20000元,事后也并未帮被害人林某进行补考申请。近日,被告人于某因犯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孩子的教育是家庭的头等大事。招生录取骗局,正是利用了学生和家长对招生录取政策的不了解和急于上好学校的焦急心理。在此特别提醒:
一、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咨询招生录取相关信息。
二、不要轻信“找关系”“走后门”“特殊渠道”等违规招生方式。
三、涉及钱财时要尤其提高警惕,不让诈骗分子有可乘之机。
来源:香洲检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