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争日,夏争时。
连日来,
怀集丝苗米产业园利用晴好天气,
集中人力和机械,掀起夏粮收割热潮,
同时发挥机械生产优势,实现降耗增收,
确保早稻颗粒归仓。
在怀集丝苗米产业园种植基地,
农机手正冒着烈日酷暑,
驾驶收割机在稻田里穿梭。
他们根据稻谷的成熟程度和稻穗颗粒疏密不同,
及时调整机械技术参数,
每天可收割50亩地。
“产业园积极协调整合农机设备,引导机械及时有序流动,所调集的6台收割机连续作业。目前,夏粮收割进度已达到90%。”怀集新供销天润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杨东威介绍道。
在位于怀集丝苗米产业园的稻谷烘干场里,
4组烘干设备正在全力运转,
对刚刚收割的水稻进行烘干晾晒,
防止发芽和霉变。
粮食烘干是粮食生产的“最后一公里”。
怀集丝苗米产业园
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理论,
切实做好早稻的烘干及安全生产工作,
配置了日烘干量120吨的粮食烘干中心,
有效解决粮食霉变损失和“看天晒粮”难题,
为夏粮丰收到手保驾护航。
“怀集丝苗米产业园已烘干近1000吨稻谷,让种植基地近3000亩水稻颗粒归仓,并服务至怀集各镇,还延伸为封开、四会、东莞等地区的种植户提供烘干服务,服务范围辐射近300公里。”杨东威表示,夏收期间,产业园烘干中心所有烘干机开足马力24小时运行,今年早稻预计可烘干1500到2000吨。
此外,
怀集丝苗米产业园
采用“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
提前向农户公布粮食收购方式、
质量标准、收购价格和服务公约,
实施“六统一”
(统一品种、种植、标准、烘干、收购、结算)的管理模式,
推广指定早稻产量和品质双提升,
今年早稻收购预计可达20000余亩,
为打造广东供销粮食全产业链奠定基础。
要进一步提高粮食产能,
科技是支撑,节粮减损是重要抓手。
怀集丝苗米产业园主张加快农机具更新,
减少机收损失;
提供烘干服务,减少坏粮风险。
据统计,
怀集丝苗米产业园已完成
社会化服务面积近30000亩次,
服务农户数超8000户。
来源: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