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拖鞋不能进博物馆,为什么?

广东共青团
+订阅

最近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打卡博物馆

感受人类历史文明的脉络

但是一些不文明的现象

也在悄然增多

7月22日

中国国家博物馆发布了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明参观须知》

其中包括:

观众入馆须自觉接受安全检查

醉酒者、仪容不整者

(包含穿着过于暴露、穿着拖鞋等)

谢绝入馆

未经批准

禁止进行讲学、表演

采访、商业性拍摄

自媒体直播、录播等

非参观活动等要求

而仪容不整者

(包含穿着过于暴露、穿着拖鞋等)

谢绝入馆的规定

引发了无数网友热议

有的网友认为

博物馆一直都要求穿戴整齐

自觉做到不穿拖鞋入内

是最基本的常识

也有的网友认为

博物馆十分庄重

我们在穿衣服时必须注意场合

以一颗敬畏之心

文明观展

还有的网友

对这样的规定表示不解

穿拖鞋进入博物馆

是夏天太炎热

并非心怀不敬

不应该将其列入

不雅和禁止的范畴

人民日报评论:读懂博物馆新规的文明新期待

更严的条款、更细的规定,也带来“是否过于严苛”“有没有参观自由”的质疑。天气热,穿个拖鞋就不能逛国博?特别喜欢故宫的大气磅礴,为什么不能请专业摄影师给我拍拍古装大片?这样的疑问对参观者个体来说可以理解。然而对于故宫、国博这类人流量大、展出珍贵文物,甚至本身就是文物的特殊场所来说,毫无限制的“自由”带来的可能是难以承受之痛。

观历史、看文物,与逛夜市等一般休闲娱乐活动有本质不同,确保一定秩序尤为关键。参观时,如果有人长期占据珍贵文物的最佳观看位置,搞直播、拍大片,喧哗吵闹,影响的必然是其他游客。特别是对于那些空间不大,或本身就是珍贵文物的场所来说,各种拍摄器械更容易对文物造成不可逆伤害,甚至撞击、剐蹭到其他游客。特别是我国的实际情况在于,知名博物馆、展览馆的客流量往往很大,给管理和维护带来更大挑战。管理更细致些、考虑更全面些,有时甚至难免严格些,才能在保护好文物、保障好秩序的同时,最大限度满足更多游客的参观需求,在各方利益和诉求间达到平衡。

历史是严肃的,文物是庄严的。更要看到,故宫、国博的新规,考虑的既是现实中的观看秩序,也是如何对待历史和文物的“心灵秩序”“情感秩序”。要求参观者根据博物馆这类公共场所的性质,避免不得体的穿着;禁止不规范的讲解,避免为了流量搞“戏说”、编“野史”……类似规定,就是要给予文物所承载的一个民族最宝贵的历史、文化以应有的尊重。遍览世界各国,几乎都对参观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设置了“高门槛”。这当然不是要把谁拒之门外,而往往表征着一个民族对待历史和文明的态度。

有人说,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水位有多高,就去看看他的博物馆。这既指博物馆中的收藏,也指博物馆参观者的素质和行为。如今,我们日渐告别了“随地吐痰”“到此一游”“乱丢垃圾”这类一般的不文明行为,那不妨向着对“文明”有更高要求的方向出发。

#今日话题#

“穿拖鞋谢绝入馆”

对于这项规定

你怎么看?

欢迎评论区分享~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评论员:苏砥)、新华网

编辑:sivir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