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据了解,有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组建的80余个“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共计超过1400名优秀在校大学生,在韶关10个县(市、区)参与助力乡村振兴、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科学技术等实践活动,在最火热的夏天为“百千万工程”贡献无悔青春。
助力乡村振兴
一、星火之力传乡野,青马寻瑶砥砺行
广外经贸学院青马寻瑶队到达韶关市乳源县一六镇三宝灵芝基地进行参观交流。活动过程中一六镇乡村振兴志愿者石富东对当地灵芝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带领青马寻瑶队实地参观了灵芝菌菇的种植棚。灵芝菌菇作为一六镇当地特色产业之一,相关部门正大力推动该产业链发展。基地在助推乡村振兴、服务社会民生等方面积极作为,为当地技术、人才培养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青春与基层的“乡约”
为了给当地农户打开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北乡鲜锋”实践团在当地进行助农直播培训。实践团成员对直播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教会农户基本的直播术语,帮助他们建立直播账号,并在现场示范直播平台销售农产品。
实践团成员还前往了伊家农场,通过直播以及制作短视频的方式,助力黄金柰李直播销售。通过实地采撷、现场品尝,第一时间向观众展示了李子清甜多汁的口感,将乐昌市的特色黄金柰李进行广泛宣传。
三、广东科技学院赴始兴县城南镇开展科技兴农社会实践
实践团队用脚步丈量富强之路,通过政府、农业基地、民众的调研,致力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推广"基地+农户+科技+销售"的合作模式,把生产销售融为一体。
实践团队通过走访调查,了解了当地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发展现状和销售渠道,针对调研结果,将致力智慧农场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帮助农民实现精准种植、智能施肥、虫害预测等功能,减少传统农业中的人工投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保证了果蔬的安全和农民的收入。
四、青春实践志愿行,助农播种促振兴
2023年7月14日,广东新华学院逸仙·始兴社会实践队走进始兴县,在当地田园里开展了助农志愿活动。助力农民播种下希望的种子,收获颗颗饱满的花生,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队员们走进农田,在了解到村民的实际需求后,队员们分为了插秧组与拔花生组。“分秧要均匀,插秧要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夹住秧苗的根部,掌心朝向秧苗,向下插入泥土中,秧苗间距要保持均匀,然后往田面先远后近均匀抛撒。”稻田里,有着丰富经验的农民叔叔正在手把手指导实践队成员进行插秧。
从一开始的陌生到后来熟练地进行拔秧、分秧、插秧,虽顶着浓烈的大太阳,但队员脸上始终洋溢着因劳动而带来的笑容。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辛勤劳作,一行行、一列列秧苗正整齐地排列在田园里,稻田里大部分都换上了“绿油油”的新衣。
五、直播助农点亮“云经济”
“青年有梦想,够姜你就来!欢迎大家来到粤武优品直播间!今天给家人们推荐的是咱们龙归镇自主种植生产的香蜜薯干,整个制作不额外添加蔗糖,主打纯天然低脂零添加……”7月15日晚上8点整,来自广东金融学院的“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在武江区孟洲坝夜市开启了本地农特产品的直播首秀,不仅获得了2万点赞,还收获了不少线下市民群众的关注和购买。
传承红色基因
一、在“展如”中追寻历史,在党史中追忆初心
广州新华学院“赓续红色血脉社会实践队”的全体成员在韶关市曲江区展如村通过走访入户的形式,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入户宣讲,使主题教育深入群众、深入人心、深入基层,推动党的声音送到千家万户,切实把政治术语、理论话语转化为“工言工语”、“农言农语”,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转化为简单的语言向年长的村民阐述,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思想上产生共鸣,使思想主题教育落实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二、匠心筑遗,争做非遗守护人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药检学院“药”你同行,乐道“食遗"乡村振兴促进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到韶关市仁化县石塘镇石塘古村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伍共有11位青年学子组成。
实践团队全方位感受“仁化石塘堆花米酒”地标产业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引导青年学生了解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举措,在乡村振兴的大课堂上受教育、长知识。
三、脉脉古村情,悠悠贤臣心
7月6日下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遇乡途志愿服务队跟随大桥镇团委干事陈晓东来到了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深源村。在这里,服务队跟随着当地村史介绍人,怀揣着好奇和求知的心情,细致了解了关于深源村的故事。
深源村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扶植下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西遇乡途志愿服务队积极了解村史,并从中汲取经验,为乡村振兴努力贡献青春力量。
传播科学技术
一、以青春力量服务乡村振兴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技术学院37名师生赴韶关市新丰县马头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立足“百千万工程”,开展了小家电义务维修、留守儿童义教、资助政策宣传、多彩乡村调研等活动,以青春力量赋能,为乡村振兴奔跑。
二、以影助韶,品味隆盛酱油
7月16日,广东财经大学韶关市浈江区影像助力韶关“百千万工程”实践团来到隆盛酱园博物馆。实践团指导老师曾老师与实践团成员共同了解隆盛酱油酿造工艺,走近隆盛品牌故事,重拾百年记忆。
曾老师带领同学们用相机记录酿造点滴瞬间,通过《跟着博士拍韶关》系列,以影像形式传达百年隆盛“滋”味每代人的独特。
三、韶院“保卫萝卜”实践团队助力浈江乡村振兴
韶关学院食品学院“保卫萝卜”实践团队来到浈江区犁市镇黄竹村开展了为期2天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中,活动人员围绕黄竹村的党建工作、乡村振兴、产业和经济发展等情况进行座谈交流,韶关学院指导老师为乡村振兴发展建言献策。随后,大家在浈江区黄竹联宝食品加工厂负责人的带领下,一起学习了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锻炼、观摩学习的方式,熟悉了“阅莘鲜”腌酸萝卜的纯手工制作流程和腌制技术。
活动还面向黄竹村民开展了食品安全和卫生、合理膳食和健康营养理念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培养了村民的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意识,惠及群众50余人。
四、数字造就梦想,创意绘出蓝图
近日,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数字创意设计学院“数字造就梦想·创意绘出蓝图”社会实践服务队前往韶关市翁源县开展了为期14天的“强镇富村,联农带农”乡村振兴实践活动,以数字创意赋能农业发展,为翁源县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校青年人才力量。
实践队的青年人才们在翁期间,挖掘乡村的深层价值,在乡村农产品原有的基础上做创新,充分利用翁源县农产品的资源禀赋,为龙仙镇打造了“我为土特产穿新衣”系列包装设计,为农产品“褪旧衣”,增添龙仙特色系列装扮。农产品包装更具特色、更加美观,切实助力翁源县打响优质农产品名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