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走进广州:高适竟在广东生活过?粤语版《将进酒》有多燃?

南方+ 记者

01:22

(《长安三万里》主题活动走进广州)

《长安三万里》主题活动走进广州

作为追光动画“新文化”系列的开篇之作,电影《长安三万里》自7月8日上映以来就因为所展现的唐诗魅力和群星壮志,备受观众好评。随着电影票房突破12亿元佳绩,“天下谁人不识君”主题活动也在火热进行中。7月25日,主题活动来到了广州,导演谢君伟、邹靖,制片人宋依依和羊城观众一起共享诗意和浪漫。

粤语作为汉语的七大方言之一,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特征,所以被称为“古汉语活化石”之一,也因此粤语区的观众对于充满诗韵风华的《长安三万里》有着天然的喜爱。为了回馈观众的支持,电影主创认真准备,开场时的粤语问好虽然不是十分完美,但诚恳的态度赢得阵阵掌声。

对于每一个看过电影《长安三万里》的观众来说,片尾长卷中配合各地方言吟诵诗句的呈现是难以忘怀的惊艳。而这也是导演谢君伟印象深刻的创作内容之一:“唐诗是融入每一个中国人血液里的,无论用什么样的方言,我们总会背几首唐诗。我们希望观众看到最后能够体会到,这些诗词影响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人群,就像文化血脉一样,诗歌是一种传承。也正是创作片尾这一段,让我更加深入地接触到了粤语,这门语言非常神奇,非常有韵律感,非常优美。”

电影《长安三万里》和广东的缘分远不止于此。在电影热映后,观众对于高适、李白等电影中出现的大唐“群星”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进而去了解起了诗人们的生平。于是很多广东观众欣喜地发现,高适的父亲曾在广东韶关为官,他在这里度过了一段青少年时光,成为其之后璀璨精彩的人生的坚实基础。

而为什么选择高适的视角来开启剧情?导演邹靖表示:“相较于‘谪仙人’李白,高适更像一个不断奋斗,克服困难并最终获得成功的普通人,所以他的视角更接近大众,能让观众更好地代入剧情。而他和李白的对比,会让故事更有戏剧性的效果。”

相较于两位导演,对于制片人宋依依来说,今天不仅是一次“追光之旅”,更是一场“寻根之旅”,因为她的祖辈就来自广州。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学习过粤语,但是小时候爷爷奶奶在家里用粤语说“小秘密”的场景,依然是宋依依一生难忘的回忆。她认为这也是中华文化的浪漫基因:“即使我们地域广袤,有着不同的语言,但是都有着对唐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文脉相通,文化相承,就是一家人。”

主创们的动情分享受到了现场观众的积极回应。以粤语读诗而活跃于网络的知名粤语新闻主播张弛就精心准备了一堂小型的“粤语分享课”,他以《将进酒》为例向主创和观众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粤语对古汉语的继承。经过张弛的讲解,不仅主创的粤语发音“如有神助”,现场的观众们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最后,全场观众以粤语齐诵《将进酒》,传承千年的汉语韵律之美在朗朗诗声中完美呈现。

【采写/摄影/剪辑】南方+记者 张思毅

编辑 张茵 周煦钊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