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第三年,广东有了哪些新变化?

打开
南方Plus广东头条新闻资讯平台
打开

五组数据看广东“百千万工程”三年成效

打开

东莞“3+4”贯通培养:如何打造弯道超车进本科的黄金通道

打开

“百千万工程”第三年,广东有了哪些新变化?

打开
南方Plus广东头条新闻资讯平台
打开

诗歌写作四十年,臧棣:理想诗歌是对生命的肯定

南方都市报
2023-07-26 14:46
+订阅

7月22日,“诗,根植于生命的友谊:臧棣四十年诗选《最美的梨花即将被写出》新书分享会”在北京单向空间(朝阳大悦城店)举办。诗人臧棣、诗人戴潍娜和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桃洲一起,围绕臧棣的诗歌写作展开热烈讨论。

新书分享会现场从左至右:张桃洲、臧棣、戴潍娜
新书分享会现场

臧棣是中国当代诗歌发展重要的参与者、实践者,是当代文坛具有重要代表性与影响力的诗人。《最美的梨花即将被写出》是臧棣斩获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后推出的关于四十年诗歌写作成果的精选集,共收入诗歌300余首,分为“白塔和凤凰”“火舞和银貂”“未名湖”“非常起源”“永别是不可能的”“雪白的起点”六辑,由诗人亲自编选。

这些诗歌充满生命的意义与疗愈的希望,是诗人对丰沛的感受力、想象力与精湛的语言技艺进行锤炼的成果,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几十年来创作的清晰脉络以及丰富、真实、完整的创作状态。

臧棣:理想的诗歌是对生命的肯定

臧棣的诗歌生涯始于中学时代,写作之初源头驳杂,曾受到当时流行的莱蒙托夫、纪伯伦、哈菲兹的影响。1983年,臧棣考入北京大学,目击了校园诗歌在80年代早期的盛况。臧棣回忆道:“当年北大每年都有诗歌朗诵会,在北大的大礼堂举办。上千名大学生去听诗歌朗诵,对我们这些新入学的学生来讲非常震撼。”

校园诗歌的氛围激起了臧棣的诗歌热情,使他将许多时间投入到诗歌写作当中。诗集《最美的梨花即将被写出》中收录了部分臧棣写于1980年代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写作生涯的开端。

诗人臧棣

“其实到今天为止,在我40年的诗歌生涯里面,我的诗歌观念一直在不断地修正。”臧棣在新书分享会上说,“一个人为什么要借助诗歌来表达自己,来捕捉生命中最神秘的感觉?我后来因为从事诗歌研究,也在不断地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人和诗歌的关系,反映的其实是你跟语言的关系,以及你跟语言所呈现出的你自己的生命形象、生命感受,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臧棣谈到,在新诗发轫之初,胡适等人强调白话新诗对历史、对现实的介入,把它作为一种尺度去衡量诗歌的内在价值。在此种观念背后,隐含着对历史和现实的否定与批判。从多年的诗歌写作实践中,臧棣领悟到,生命对世界的朴素感受,原本没有那么倾向于否定,正如中国古诗在表达生活、面对世界的时候,往往追求天人合一,将自己的生命与一个更开阔的存在相融合。

臧棣理想中的诗歌,是对自我生命的一种肯定。“所以后来我的一个基本的诗歌表达方式,就是开始写一些比较具体的细小事物,比如这本诗集里的梨花。”臧棣说,“一旦你从肯定的角度重新去寻找、去建立你跟世界的关系,你会发现很多事物,比如我们身边熟悉的花草,秋天的落叶、石头,他们都有自己的生命语言。”

张桃洲:臧棣诗歌对当代汉语的贡献

张桃洲将臧棣称为“当代汉语诗歌写作的一个奇迹,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一方面产量大,另一方面还保持着写作水准。

"写得越多意味着你的生命体验,你对语言的敏感,越容易被大量的文字、大量的书写磨损,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力量来阻止这样一种可能的发生。我们看到在臧棣身上真的有一个奇迹出现,他在用一种强力来阻止这种被稀释的可能。”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桃洲

张桃洲认为,作为当代汉语诗歌的写作者,臧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就是对语言的贡献。比如他写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菠菜》一诗,在大学课堂上被讨论了很多年。这首诗里使用的都是些日常生活里的常用词,比如一上来就是“美丽的菠菜不曾把你/藏在它们的绿衬衣里”。

“‘美丽’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太常见了,但是在臧棣的诗歌里面,这些常用词焕发了一种很不一样的光芒。这个语言的贡献,可以说是任何写作者都要学习的品质。它需要勇气,也需要下功夫,同时需要调动诗人的想象力,以及他对生活,对语言的双重体验。”张桃洲说。

臧棣诗歌对当代汉语的另一个重要的贡献是“臧式句法”的使用。“他把转折词、连接词、虚词等这样的一些看起来不能入诗、不容易入诗的元素写入到诗里面,被他使用得出神入化,腾挪得非常自由。”张桃洲认为,这种句法不仅仅是一种书面语言,或者说诗歌语言、文学语言,更多是一种日常语言。“对我们这样的一种语言的巨大的一种创造性运用,也可以说是臧棣诗歌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创造。”

戴潍娜:回归古典的人与自然的通达态度

戴潍娜从上大学起就读臧棣的诗,“臧老师对我们这一代的写作者而言,是一个特别好的写作的范本跟启蒙”。在她的印象里,一方面臧棣的诗写得特别“体面”,一看就是个很有修养的人写的诗;另一方面这些诗中充满了诗歌的秘密和人生的秘密,但是你却抓不住他真实的人生。

诗人戴潍娜

戴潍娜说:“诗歌的一切就是关于秘密的,它是关于我们个体的感知的秘密,也是关于宇宙的秘密,也是关于语言的秘密,它是关于所有人类心灵未被发掘、未被知觉、未被真实意识到的人类心灵的最深刻的秘密。所以诗歌对于秘密怎么去处理,这始终我觉得是关系着一个人诗学系统的一个最核心的部分。”

从《最美的梨花即将被写出》中,戴潍娜读到臧棣从80年代起一直到2022年的诗,她说:“如果一定要总结一下,这是一场从修养到修行的诗学之路。”

承接臧棣对自身诗歌观念的阐述,戴潍娜也谈到古典诗歌和现代诗的区别:“古典诗人的心灵似乎是比较能够自圆其说的心灵,一个通达的心灵。但是现代诗人的心灵常常是一个扭曲的、纠结的心灵。”她认为,读者对于写新诗的诗人们有种“刻板印象”,认为他们是“人类情感上的极端分子,起码是感知上的超敏感者”。

“但是我觉得臧老师不论是他的诗歌,还是他所践行出来的诗学观念,其实是打破了这样的一种对于诗人的刻板印象。现代诗人也可以是承接了古典主义的更加通达的诗学观念,是一个把痛苦尽力化解,用一种美去化解的群体。”戴潍娜说。

臧棣为读者签售

她认为,臧棣诗歌的回归古典,不是简单地回归古典的修辞,回归古典的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态度,它更加是一种跟我们此刻这个时代——我们不断走向的这个人工智能的时代,ChatGPT的时代——更高明的现代心灵的自处方式。

采写:南都记者 黄茜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477
+1
您已点过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去南方+听新闻

精选频道点击切换频道
粤学习
首页
本地
读+
南方号
视评
+音
粤港澳大湾区
党建
经济
文化
国际
体育
南方报业小记者
南方报业精选
南方都市报
南方农村报
观点
电影文娱
社会
健康
视频
广东人大
百千万工程
教育+
南都湾财社
创投
南方优品
美食
文创
马上办
茶业
直播
视界
消费
温泉
旅游
房产
科技
汽车
GDToday
非遗
成长
N视频
惠你钟村
粤龙合作
国防军事
广东退役军人
绿美广东
青春广东
广东援疆
电子竞技
广东科技发布厅
广东乡村振兴发布厅
健康广东
广东应急管理发布厅
广东市场监管发布厅
广东金融发布厅
广东税务发布厅
广东国资立体发布厅
广东电信发布厅
广东自然资源发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