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底记者下架视频换缅甸放人!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惠州青年汇
+订阅

26日

“卧底记者回应下架视频

换缅甸放人”话题,登上热搜

河南都市频道记者

卧底缅北诈骗组织半年

报道关于缅甸电信诈骗集团的

特别调查节目《缅北归来》

这是第一次

缅甸电信诈骗团伙迫于舆论压力

以删除视频为条件0赎金放人

泰缅边境遭持刀绑架

乘小渔船偷渡只用了10秒

看见这些关于“缅甸电信诈骗”的报道

英国利物浦大学留学生张浩(化名)

忍不住感叹

“能活着回国实属万幸。”

“我被拿着砍刀的人架着往河边走

四五个人挤在一艘长满铁锈的小渔船上

面前是一条很窄的河

差不多和铁锈一个颜色。”

张浩说,河的对岸就是缅甸的妙瓦底

开船过去仅仅花了10秒

“从那偷渡和逛马路一样随意,任由穿梭

没有任何人拦下我们。”

泰缅边境,泰国湄索和缅甸妙瓦底隔河相望

受访者供图

被关“小黑屋”18天受尽折磨

“连自杀的机会都没有”

在缅甸经商的陈先生说

随着近年来中国警方加大

对跨境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

很多博彩行业、电信诈骗窝点

从东南亚一些国家、老挝金三角特区

缅甸北部等地区迁移到妙瓦底

当地“黄”、“赌”、“毒”泛滥

治安环境相当混乱

张浩出逃时拍下的缅甸妙瓦底东美诈骗园区

张浩介绍,他需要以相亲对象为由

加受害人好友,澄清手机号弄错后

立刻维持好友关系,在10-15日内增进感情

确立关系后,无论友谊、暧昧还是网恋

将开始投资骗局的引导

随后,就是标准的“杀猪盘”流程

“每天工作14个小时,全程被监控

睡觉时则是被单手拷在床沿。”

张浩说,大家可以偶尔跟家人联络

但有人会站一旁监听

2023年1月初

张浩被疑“谋划越狱”

1月初,张浩因在网盘上传了几张图片

即被怀疑为“企图和外界联络、谋划越狱”

这在园区里算触及到了“红线”

将被关进“小黑屋”。

“双手反铐着坐在地上

他们拿电棍不断捅我

蓝紫色的电流劈里啪啦地打在我身上

电击完紧接着又是铁棍暴打

后背被打成了紫黑色。”

张浩说,他在“小黑屋”里

被这样整整折磨了18天

“电击和铁棍算是最客气的了

有的人被剥夺睡眠

整个人吊起来几天几夜不许合眼

还有的人在反抗时被剁掉好几根手指。”

张浩被电棍电击。受访者供图

诈骗集团将张浩被虐待的视频

发送到他母亲——彭女士手机上

以此勒索钱财

彭女士说“儿子失联的每一天

都度日如年。”

她向台州属地警方报案

台州市公安局黄岩分局刑侦大队

接到报警,黄岩公安分局高度重视

第一时间开展调查,通过多方通力协作

多途径合力施救

最后成功营救张浩

并于2月2日安全返回国内

张浩被家人接回到国内。受访者供图

诱骗大学生赴境外

从事诈骗活动屡见不鲜

相比起诈骗集团的庞大规模

张浩这样的幸运儿

真是少之又少

1

案例一

2018年2月至11月间,被告人沙某等指使团伙先后通过国内皮包公司招募包括8名毕业不久的高校毕业生在内的23人,以境外项目的名义将他们带到位于境外的诈骗窝点,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2018年3月至11月间,该诈骗团伙先后骗取被害人人民币784.2万余元。

2

案例二

2019年6月至12月间,15名大学生通过同学、亲朋好友介绍,或网络招聘等渠道,被“低门槛、高工资”“轻松快钱”“包机、包吃住”“海外高薪工作”等噱头吸引,入职位于东南亚某国的“黄金投资平台”,专门针对大陆居民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截至案发,该诈骗集团共骗取155名被害人人民币4100万余元。

3

案例三

最近,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假借招聘模特进行诈骗的典型案例,一年多的时间里,共有240多名求职者上当受骗,均是16至40多岁的女性,涉及金额近90万。

待遇好门槛低

没入职先交钱大概率是骗局

那生活中常见的招工骗局有哪些?

求职者应该如何识别?

一旦求职者遇到诈骗

又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常见的招工诈骗手段

01

1、虚假招聘信息

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发布虚假招聘信息,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联系求职者,让其提供个人信息,并交纳“保证金”“培训费”等费用。一旦求职者交了费用后,对方就会消失不见,或者以“面试未通过”“企业倒闭”等理由搪塞,骗取求职者的钱财。

2、招聘“黑中介”

一些没有相关资质、未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或者冒用、伪造相关资质的“黑中介”,打着介绍工作的幌子通过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以“轻松拿高薪”“升职加薪快”等为诱饵,使用各种手段骗取求职者钱财。

3、押金诈骗

求职者在面试或入职前,一些企业会以各种理由收取押金,然后以各种理由拖延返还押金时间,从而骗取求职者的钱财。

团团提醒!

对于那些待遇好、门槛低

招聘人数众多

招聘流程简单到“离谱”的岗位

一定要高度警惕!

如果入职后发现所在公司从事

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的

更应第一时间离职并报警

来源 |  新浪微博@都市报道、共青团中央、中国驻缅甸大使馆、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社、中国舟山普陀、浙江新闻

本文由惠州青年综合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