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6次被表彰为“先进支队”,3次被表彰为“先进党委”,2次被表彰为“党风廉政先进单位”,1个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8名个人荣立二等功,数十名个人受到武警部队以上表彰奖励……近年来,武警茂名支队坚持政治引领强思想、练兵备战谋打赢、夯实基础厚底蕴,各项任务完成圆满,部队建设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在思想教育方面,开展“战士小讲坛”活动、组建理论宣讲小分队、开展“好书推荐”等育人活动……该支队想方设法着力引导官兵在思想上达到新高度,在学好立场观点方法上实现新提升。
苦练精兵谋打赢
“以前掐秒表,现在掐脉搏!”据该支队孙艳敏副支队长介绍,今年以来,该支队紧贴“90后”“00后”官兵的时代特点,着眼激活“兴趣”、点燃“快乐”,创新方法手段,探索推开了“兴趣、自主、习惯、过关、快乐”单兵十字训练法,有效提高了军事训练质量。
为解决反复训练枯燥乏味的问题,该支队通过问卷调查、基层官兵列席议训会等方式广泛征集官兵意见建议后,不再沿以往的训练手段,而是“玩训结合”,将竞技、游戏等官兵感兴趣的元素融入到军事训练当中,引发年轻官兵的兴趣和共鸣。
他们还定期组织“军事体育运动会”“创破纪录活动”“好身材秀出来”等竞赛,广泛开展“器械小王子”“训练小能手”“射击达人”等小评比,让官兵在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中提高成绩。
如今,该支队组织训练早已告别那种一味计时间、比速度的老方法,更多的是将科学理念引入军事训练。
去年,武警部队“巅峰——2022”广东总队特战侦察比武中,该支队荣获团体第四名,带队领导孙艳敏副支队长被评为“优秀支队教练员”,机动中队中队长陈腾鹏夺得指挥专业第五名,狙击手二级上士邢益鑫被评为“狙击专业精兵”,相关事迹被《人民武警报》专题报道。
危难时刻冲在前
2022年7月7日,台风“暹芭”强袭广东省,洪水重现期接近20年一遇,多地出现严重内涝、交通阻断、群众受困。接到茂名市政府灾情通报后,该支队立即启动抗洪抢险应急预案,兵分多路,携带抗洪抢险器材,火速赶赴受灾区域紧急救援。
该支队前指科学统筹,一线指挥抢险救援行动,林昱生政委在作战勤务值班室全程值班值守、联动协调指挥,官兵上下众志成城,全力投入抗洪抢险。
茂南区镇盛镇,梅江河水倒灌,沿岸低洼村庄发生内涝、农田被淹。赶到现场后,救援官兵冒着大雨装填沙袋构筑加固围栏,填堵倒灌的乌石村河堤线挡水闸排水口。
同一时间,小东江出现超警戒水位,鳌头镇塘札村段河道出现河堤溃坝、管涌险情。接到灾情通报后,孙艳敏副支队长、潘俊参谋长带领37名官兵赶赴现地,开展抢险行动,组织官兵填充沙袋、搬运石料对河堤缺口、管涌水口进行围堵。
在电白区山寮村,陈红星支队长带领40名官兵,携带冲锋舟、橡皮艇、救生圈等救援器材,一路破障、紧急赶往受困地点转移被困群众。官兵们冒着瓢泼大雨,泡着浑浊泥水,挨家挨户搜寻受困群众,并快速转移到安全地域。
连续23小时不眠不休的持续战斗中,该支队官兵冲在最前方、站在最险处,转战多地,累计转移被困群众1500余人,搬运沙袋4000余个,加固堤坝近2公里。
双拥工作谱新篇
2016年5月以来,根据茂名市要求,该支队与茂名市社科联精准帮扶茂南区镇盛镇荷榭村。截至2020年底,已成功实现脱贫摘帽。
据该支队政治工作处陈志辉主任介绍,该支队担负荷榭村帮扶工作以来,按照“五帮一结”的思路,先后组织15批次122名机关干部入户走访,制定“一户一策”脱贫计划,安排21名机关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带,建立了“一对一”帮扶联系制度。
扶贫工作中,该支队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积极参与茂南区农光互补、贫困户养殖、经营洗车场、村委光伏发电4个长效扶贫项目开发和经营;每年春节、中秋、“七一”走访慰问结对贫困户,定期安排卫生队医生进村入户巡诊,解决缺医少药难题;为帮助瘫痪卧床、小孩辍学的特困户脱贫,该支队每月资助1250元,一次性垫付64000元,帮助其入住颐养院、儿子入读技校、改造家中危房;为解决村民出入难的问题,投入20万元修建军民路。
回顾该支队官兵与人民群众的故事,饱含着一段段关于守护与成长、关爱与感恩的温馨记忆。
【文字】南方+记者 杨金凤 通讯员 陈红星 姚海镇 潘显华
【照片】韩浩然 魏子涵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