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零碳储能充电公园(下称“零碳公园”)开业,2023年集团使用自产绿电占比达到20%,2025年集团自产绿电占比达40%,2030年集团所有企业实现碳中和。位于南海区狮山镇三环西路的广东时利和汽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时利和”)内,一块巨大展板透露出这家老牌企业实现“零碳”目标的雄心。
当前,南海狮山正大力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等新兴业态成长,支持企业绿色发展。作为一家业务覆盖汽车上下游的多元发展企业,时利和成为拥抱新能源业态的先行者,从纯电动汽车到氢能汽车,从打造佛山首个零碳公园,到制定明确的零碳发展路径规划,在新一轮新能源发展的热潮中,这家低调的本土企业走在了行业前列。
一个公园里的零碳决心
开车沿着狮山三环西路自北往南走,沿途集中了材料包装、机械装备、汽车零部件等各种业态,在连片的工业厂房中,位于时利和狮山总部基地的零碳公园显得特别醒目,公园里新能源和节能减排相关的元素随处可见。
去年11月,零碳公园作为南海第二批“名企百园”项目之一正式开园,在开园仪式上,时利和董事长徐桥华表示,打造佛山首个零碳储能充电公园,是时利和积极响应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创新尝试。
时利和的零碳发展之路,将分三期推动光伏发电全覆盖。
公园里综合利用了各种新能源技术,同时大幅增加绿植面积,努力探索全新的节能减排方式,通过巧妙结合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绿色建筑、植物减排、储能等技术,率先实现了发电量和用电量的“自给自足”。
走进零碳公园体验中心,一个液晶屏幕实时记录着公园绿电发电情况,可以看到早上6点起,公园的发电量在逐渐爬升,到中午12:00—14:00为全天发电高峰时段。
据了解时利和的零碳发展之路,将分三期推动光伏发电全覆盖,其中首期在体验中心,包括正门上方两块巨大的黑色太阳能发电玻璃,光伏发电不仅满足了公园自身需要,剩余绿电还面向社会新能源车辆提供环保新能源充电。
时利和将剩余绿电面向社会新能源车辆提供环保新能源充电。
除了增加绿电供应,零碳公园还注重节能减排,包括建设绿色建筑降低能耗,实现全屋随处可见无电照明系统,白天通过太阳光折射获得稳定光源,实现无电照明,而晚上则结合储能系统提供照明。增加绿植是实现减排的另一重要手段,零碳公园还利用了屋顶种植蔬菜,实现饭堂蔬菜自给自足。
随着零碳公园的建成,以此为模板,时利和正在各个生产基地同步推广绿色建设。按照计划,今年佛山时利和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将率先建成1.8万平方米的零碳工厂;2025年,武汉时利和汽车零件有限公司建成6.7万平方米的零碳工厂,自产绿电百分比达40%;到了2030年,实现全集团碳中和目标。
与产业新趋势同频共振
时利和为何要花如此大力气推动零碳战略?这既是企业长期坚持的绿色发展文化,也体现了企业紧跟产业发展步伐的战略,这种战略让时利和在20多年的发展中始终与时俱进。
2001年广东时利和汽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围绕汽车产业链不断拓展业务。彼时,国内汽车行业方兴未艾,尤其随着日本丰田、日产和本田三大整车厂落户广州,南海提出“广州整车、南海汽配”的产业定位,先后引进了本田变速箱、旭硝子、爱信精机等世界500强汽车零配件企业,掀起了佛山汽车产业发展热潮。
时利和敏锐把握机遇,作为本土汽配企业加快增资扩产,凭借高性能汽车密封胶材料技术的领先优势,迅速进入各大主流车商供应体系,玻璃胶、车底涂料、减震胶、折边胶等汽车密封胶供应量进入全国前三。
时利和围绕汽车发展新趋势研发不同种类的新材料。孙景锋 摄
随后20年,企业不断开拓新领域,逐步形成了汽车化学品、汽车零件、用品的开发与制造,中高端汽车品牌的DLR,网约车业务等不同业务板块,在制造环节成为广东省制造业100强,佛山制造业隐形冠军,在服务板块则进入了2022汽车经销商百强。
对行业发展的敏锐洞察,让时利和很早就察觉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潜力,并提前进行了布局。早在2003年,时利和就首次使用混合动力汽车作为公务车,成为最早拥抱新能源汽车的企业之一。到了2012年,企业把所有公务车换成电动车,成为电动车推广应用的先行者,虽然新能源汽车处于起步阶段,但公司紧跟国家产业布局,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加快了研发投入。
尤其是近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企业加快研发队伍建设,在广佛地区、武汉、大连、天津等国内生产基地建设实验室,朝着汽车产业轻量化、安全性、节能环保等发展方向进行重点攻坚。
其中,围绕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时利和率先研发了满足不同电池规格需要的电池箱体,能够给予电池包全方位保护,从电池壳到里面的密封胶和紧固件都是企业自主研发生产,拥有11项专利。电池箱具有耐高温、防水、防石击等特点,代替了传统汽车底盘,时利和也成为了为数不多能为动力电池包提供全方位防护的供应商。
目前,该产品已经在比亚迪、特斯拉、小鹏、宁德时代、埃安等主流新能源汽车品牌得到了推广应用,成为企业发展重要的增长点。
拥抱氢能逐浪产业新风口
就在电动汽车发展如火如荼之际,时利和早已把目光转向下一个风口,被视为终极能源的氢燃料电池汽车。
在零碳公园体验中心内,一辆中型客车特别醒目,车内厕所、厨房,茶水台,电池炉等配置一应俱全,更特别的是,这是一辆综合采用了氢能和光伏发电的汽车,由时利和进行定制改造,从16座改造成6座,并在车顶安装了太阳能板,能够满足车厢内各种设备的用电需求。通过定制开发国内首辆氢能源商旅车,时利和致力为氢能汽车打开一个新空间。
为了推动氢能汽车发展,时利和正在探索更多可能性。早在去年6月份,时利和就进行了燃料电池汽车和智能网联无人驾驶车辆示范性运营,通过牵手东风氢舟,开启氢能汽车在大湾区示范运营和商业化的新篇章;今年3月,丰田在时利和零碳储能充电公园举办了第二代MIRAIIII氢燃料电池轿车的首场发布会,这标志着该车型正式在佛山投入使用。
在氢能乘用车方面,时利和增加了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租赁业务,目前已经在佛山投入了30台氢能乘用车,是国内最早探索氢能汽车租赁业务的企业之一。对氢能的大力推广,也是时利和实现零碳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时利和也将在氢能板块持续加大运营,推动零碳目标向前迈进一大步,而这离不开相应的配套支持。
“佛山是全国氢能的先行示范城市,加氢站等基础配套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尤其是在狮山,我们感受到政府支持企业拓展氢能发展空间的决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时利和零碳战略推进过程中,都得到了狮山镇经发办等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这为企业的探索注入了信心。
该负责人表示,展望未来,时利和将按计划加快氢能应用推广和零碳战略的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希望继续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在加氢站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强化政企合作,在绿色发展中同频共振。
调研手记
切入新能源赛道点亮零碳之路
在时利和的汽车文化展馆内,有一个展台,依次排列着4款车,从传统燃料到混合动力,再到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力,记录着汽车燃料“进化史”,这也是时利和自身的发展史。
作为一家传统汽车零配件研发生产及汽车服务企业,时利和对通过节能减排和拓展绿色能源实现零碳目标的坚持让人惊讶,这种坚持内化为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走在时利和狮山生产基地内,可以看到和传统厂区不同,这里更像是一个公园,绿植密密麻麻种满了除工厂外的各个角落,工厂外墙都是与碳中和相关的主题墙绘,厂区内所有公务车均为新能源汽车,全部照明使用的是风光储一体路灯。
如今,随着新能源产业风口的到来,狮山先后引入了瑞普兰钧等一批新能源龙头企业,正如20年前经历的汽车产业发展热潮一样,新的产业链正加快集聚发展,这为时利和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也点亮了企业绿色节能的零碳发展之路。
【撰文】孙景锋
【制图】严经纬
阅读更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