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江门拟新增公办学位超11万个!鹤山的情况是......

鹤山发布
+订阅

日前,江门市人民政府印发《江门市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聚焦教师队伍建设和公办优质学位供给,提出到2025年,江门全市培养教育师资人才队伍超2万人、新增基础教育阶段公办学位超11万个;力争到2035年,有效解决江门市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建成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

提升校长、教师、教研员能力素质

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和任期制

《实施方案》提及,实施中小学校长“领航工程”,落实校长全员培训制度,分级分类培养一批“种子校长”。建立健全校长职级评定、考核、激励等制度体系,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和任期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管理。

教师培养方面,《实施方案》提及,要按照不低于教师队伍总数10%的比例培养本地本校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深入实施中小学“三名工程”(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着力加大西部地区“三名”人员培养力度,“十四五”期间建设省、市、县级“三名工作室”分别不少于35、60、350个。各县(市、区)要立足本土培养骨干教师,支持在收入、住房等方面给予本土培养的骨干教师与引进人才同等的优待政策。

《实施方案》提及,实行中小学教师全员轮训制度,组织江门全市中小学教师到省内师范类院校培训。支持江门全市中小学教师通过网络教育、脱产学习、在职进修等多种方式提升学历层次,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按标准给予学费补助。

《实施方案》要求市县两级教研机构(教师发展中心)应配齐各学科专职教研员。严格教研员准入制度,提高准入条件,新任专职教研员原则上应有6年以上教学工作经历、具有高级以上教师职称或研究生学历。调整优化教研机构(教师发展中心)岗位结构,拓展教研员职业通道,鼓励从一线优秀教师中选拔任用专兼职教研员。

增加公办优质学位供给

科学布局中小学幼儿园

《实施方案》提及,进一步优化调整公办民办义务教育结构,原则上不得审批设立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含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和完全中学)。要以城镇住宅社区、城市发展新区、老城改造区、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集聚区、产业集聚区、商业区等学位紧缺地区为重点,科学布局中小学幼儿园。

建立公办学位供给与商住用地开发、城市更新的联动机制,按标准足额预留城镇新建住宅小区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用地,不得随意变更教育用地规划,没有按照规划要求预留教育设施用地的居住建设项目原则上不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对调高容积率的商品住宅项目应按人口增加比例调增配建学位数。对公办学校围墙内存在非教育用地的情况,要及时改变土地用途,支持学校实施改扩建项目。

《实施方案》要求加快推进基础教育公办优质学位建设,满足适龄儿童青少年入学需求。到2025年,除了实现新增基础教育阶段公办学位超11万个,还要实现学前教育“5080”成果得到巩固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9%以上等目标,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需求。

加大结对帮扶力度

以台开恩的乡镇中小学校、

普通高中为重点帮扶对象

《实施方案》提及, 全面落实省对口帮扶工作任务,加强与珠海对口帮扶单位的对接沟通,制定常态化工作机制。江门市内实施全口径结对帮扶,以台山市、开平市、恩平市的乡镇中小学校、普通高中为重点帮扶对象,完善县(市、区)之间、教研机构(教师发展机构)之间、中小学幼儿园之间3种结对关系。整合优化各类帮扶力量,系统集成各项帮扶措施,建立集合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校长、教师、教研员、专家等各类成员的支援团队,为受援方提供教学教研、行政管理、信息化等全方位支持,整体提升帮扶成效。实施融入式帮扶,以受援方需求为导向,支援方融入受援方基础教育体系,找准受援方基础教育短板弱项,提高帮扶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

《实施方案》要求落实支援方帮扶责任和受援方主体责任,健全结对帮扶统筹协调、资源配置、考核评价机制,其中支援方按照“带任务、带资金”模式参与帮扶。帮扶周期内,双方每年选派校长、骨干教师、教研员等人员交流跟岗和驻点支教,帮助受援方提升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研等方面的能力水平,另外还要研究制定交流跟岗和驻点支教人员在职称评聘、福利待遇、选拔任用等方面的倾斜政策。

图解:

江门市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向上滑动阅览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实施方案》全文

来源:江门市教育局官网

整理:鹤山市融媒体中心(鹤山广播电视台)

编辑:吕敏玲

审核:吕桢华

监制:吕悦怡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