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的意义
哮喘是一种慢性复杂性气道疾病,其特征是气道高反应性、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粘液分泌过多和气道重塑。由于哮喘患病率持续增加,对哮喘的分子机制有更深入的理解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哮喘气道炎症可以分为T2 high和T2 low两个亚型。相比于T2 high哮喘,T2 low哮喘对吸入性皮质类固醇的反应较差。因此,对T2 low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至关重要。
线粒体作为细胞代谢的核心细胞器,在包括细胞分化、凋亡、自噬以及对缺氧的应激反应等基本生命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线粒体功能障碍在气道上皮细胞凋亡和肺纤维化中起着关键作用。此外,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哮喘的发病机制也密切相关。然而,气道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在T2 low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并不清楚。
本研究利用T2 high和T2 low哮喘气道上皮细胞的GEO数据集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在我们的哮喘患者队列中进行验证,深入探讨气道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在T2 low哮喘中的作用。
结 果
发现T2 Low和T2 High哮喘上皮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
在GSE4302数据集中,包括42名哮喘患者和28名对照者。根据Th2标志基因SERPINB2、CLCA1和POSTN的相对表达量,将哮喘患者分为T2高哮喘(n = 22)和T2低哮喘(n = 20)。在T2 low和T2 high哮喘之间,共识别出692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包括107个上调基因和585个下调基因。火山图和热图进行了展示。
T2 Low和T2 High哮喘气道上皮细胞的基因集富集分析
为了分析在GSE4302数据集中T2 Low和T2 High哮喘可能涉及的生物学路径,我们使用BP、MF和CC进行了基因集富集分析。通过应用脊线图,前10个上调和下调的BP、MF和CC的GSEA分析结果分别在图A、C和E中展示。其中前5个生物学路径进一步通过gseaplot2在图B、D和F中展示。这些数据表明,线粒体功能在Th2 Low哮喘中起着关键作用。
识别与线粒体相关的T2-low差异表达基因
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识别与Th2 Low哮喘相关基因。通过对差异基因,T2 low哮喘相关基因和线粒体相关基因取交集识别出了22个T2-low-Mito差异表达基因。
线粒体相关T2 low哮喘核心基因的鉴定及验证
使用STRING网站通过PPI网络预测了22个T2-low-Mito差异表达基因的相互作用(图A)。进一步,利用Cytoscape进行了PPI网络的子网络分析,识别出了五个核心基因,包括ATP5G1、UQCR10、NDUFA3、TIMM10和NDUFAB1(图B)。最后,在数据集GSE4302、GSE67472及临床标本中对上述五个核心基因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具体内容详见原文。
结 论
我们发现了T2 low哮喘的线粒体相关通路和五个核心基因。这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参与T2low哮喘,为T2 low哮喘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甄国华教授、冯雨晨医师为该文的通讯作者,赵璐博士为第一作者。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支持。
本 期 作 者
甄国华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华中学者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
以通讯作者在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多篇
冯雨晨 医学博士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 医师
赵璐 在读博士研究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仅供医务人员参考
欢迎投稿至:conwhite_8@hotmail.com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