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环岛区域存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交通安全隐患大的情况,怎么办?试试非机动车道环岛微循环。7月25日,记者从广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获悉,近日,广州交警会同荔湾区住房建设和园林局共同研究,对中山八环岛实施了非机动车道环岛微循环的过街优化方案,有效解决了非机动车“无路可走”、机非混行等问题。
改造前
中山八环岛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西北部,是由珠江大桥、黄沙大道、南岸路、中山八路、铁路高架桥等组成的环岛,是连接荔湾老城区、大坦沙岛和芳村地区的重要干道。
这里非机动车出行需求高,但环岛内部缺乏连续畅通的非机动车过街通道,机非混行现象严重,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对此,通过多次实地调研,结合该路口的交通特性,广州交警会同荔湾区住房建设和园林局共同研究,提出了非机动车道环岛微循环的过街优化方案。
结合该路口的交通特性,本次改造主要体现在非机动车过街路径的“环岛微循环、四个新变化”,一是“新通道”,改建下沉环岛东西两侧部分人行道为非机动车道;二是“新宽度”,通过调整车道断面,拓宽非机动车道,并设置机非隔离栏;三是“新开口”,开通珠江大桥下桥位第二条出口道;四是“新规则”,规划了7块非机动车等待区,设置非机动车过街通道,并配套非机动车专用信号灯,形成非机动车道环岛微循环,有效解决了非机动车“无路可走”、机非混行、等待空间不足、信号灯指示不清等问题。
该改造措施已完工,请广大交通参与者根据道路实际标志标线指示通行。
改造后
据悉,今年来,广州交警已实施“双微改造”点位15个,优化解决各类交通问题80余处。经第三方机构评估,各改造节点交通规范有序,通行能力显著提升。接下来,广州交警将持续深化推进交通“双微改造”,助力广州激发“老城市,新活力”,打造更加安全、有序、畅通的道路出行环境。
南方+记者 关喜如意
通讯员 交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