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茂名召开劳动人事“好心调解”工作推进会,全市80多名县区、镇(街道)、企业单位的调解工作人员齐聚,交流经验心得。
2019年5月以来,茂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依托潘茂名文化、冼夫人文化,创立岭南“好心仲裁”文化建设,并以此为抓手推进全市劳动人事调解仲裁工作,成为广东省调解仲裁工作示范点。
立足预防、重在化解。依托茂名特色“好心仲裁”文化建设,电白建立健全多渠道解决劳动争议纠纷机制,创建和完善劳动争议多方联系解决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全力预防和化解劳动争议,促进劳动关系的有序运行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03件,结案率63%,调解率76%。此外,电白每年受理的案件在法定期限内结案率为100%。
7月25日《南方日报·电白视窗》二版。
创建品牌
设立21个基层调解中心
2017年12月11日,电白成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委员会,并根据《茂名市电白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设立“电白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院”的实体化办事机构,仲裁工作进入实体化运作。
结合茂名“好心文化”,电白以“快立、快审、快调、快结”为原则,深入创建劳动争议“好心仲裁”品牌。
在“好心仲裁”文化建设中,电白建设了文化墙报,把仲裁申请须知、办案流程图、工伤赔偿标准等通过图表墙报形式,简明易懂地向来访群众展示。同时,建设“好心屋”调解室,营造一个良好的调解环境,让申请人、被申请人在调解员的主持下,平息烦躁的心理,接受调解,达成协议。
结合推进基层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电白按基层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具体情况,设立了21个基层调解中心,配备了54名调解员,实现了基层调解组织“六规范五上墙”,基层调解组织都能按规定规范开展调解工作。
今年3月,电白区总工会与电白区人社局联合创建了“劳动仲裁+工会”劳动争议三方联调中心多元化解服务中心,由律师和工会工作者组成的工会法律援助调解团队,负责预约、对接、调解、档案整理等工作。电白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联调中心的建立使工会的调解具有了强有力的法律效力,解决了职工后顾之忧,依法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了劳资关系稳定和谐。
电白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今年上半年受理的案件情况看,私营企业劳动人事争议案呈多发易发态势,劳动报酬、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等基本利益诉求类案件占据主流。
这些现象与小微企业流动性大、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较弱,以及私营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引发潜在矛盾等因素直接相关。
“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我们尽可能采取调解、和解方法,寻找各方利益平衡点,做到案结事了。”电白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充分发挥“好心调解”“好心仲裁”的基础上,努力化解劳动关系的矛盾和隐患,使诉讼调解的职能作用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力争案件处理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电白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全市劳动人事“好心调解”工作推进会为契机,加大劳动保障法规的宣传,开设弱势群体维权绿色通道,完善重大集体劳动争议案件预防机制,健全调裁、裁审衔连机制,不断提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服务效能。
完善机制
“法院+工会”远程诉前调解
近年来,电白区总工会不断完善“工会+法院”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机制,采用“工会+法院+互联网”模式,建成“电白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网上平台,聘请4名法官和5名律师作为平台调解员,开展在线调解劳动争议工作。
据统计,2017年以来,电白累计办理“工会+法院”诉调对接案件474件,达成调解272件。
“工会+法院”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在处理劳资领域权益起到大作用。“我追讨了很多次都没结果,又怕打官司费时耗力,现在用‘法院+工会’的方式签了调解协议,有了保障,我心里踏实多了!”今年3月,在电白法院司法惠民服务中心,电白法院诉前调解团队联动电白区总工会通过网上诉前调解化解了两起劳动争议纠纷,帮助两名身在外地的农民工成功拿回欠薪。
该案件中,两名原告均在外省打工,来回诉讼成本高。为最大限度减轻涉案双方诉累,电白法院诉前调解团队便征求案件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办案法官立即启动“法院+工会”诉前调解工作机制,并联系电白区总工会,将诉前摸排的案件情况、调解意愿等随案移送至工会调解组织,最终双方均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
运用“法院+工会”调解模式化解劳动争议,是为调解方式做“加法”,为矛盾纠纷做“减法”。据了解,电白今年上半年接到11宗劳资案件,已全部办结,办结率100%,依法维护了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不仅如此,电白还聘请5名律师组成工会律师团,帮助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群体劳资矛盾的排查、研判,建立一支由工会干部、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和专家律师组成的劳动领域维权维稳专业队伍,以“法院+工会”“人社+工会”“律师+工会”等工作模式,加强维权维稳工作联动,推动完善劳动关系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
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电白牢固树立“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维权”的维权观,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社会协同的社会化维权工作格局。
优化服务
成立10家工会爱心驿站
哪里有职工,哪里就有工会组织。按照“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电白持续推进工会组织建设,全区各级工会不断拓展组织领域,创新组建模式。
特别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关爱服务,电白区推进工会爱心驿站建设力度。截至目前,全区创建工会爱心驿站10家。爱心驿站集休息、补给、便民、医疗、志愿等功能于一体,站点内配备有空调、热水壶、雨衣、雨伞、药箱、微波炉、充电器等便民设施。爱心驿站开放时间为工作日8:00—18:00,服务人群主要包括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小哥、货车司机、交警等户外工作者。
另外,通过多途径多部门联合强化工会组织,电白积极探索货车司机、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三新”领域就业群体的建会入会工作。同时,在茂名市率先成立龙湾村农民工工会联合会,打造了茂名市农民工工联会组建工作亮点。
为了全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电白搭建法律服务新平台,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完善电话畅通、微信互动、上下联动法律服务职工“三大平台”,解决职工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创建的电白区工会职工服务中心,目前开设了困难帮扶、权益保障、医疗互助保障服务窗口。日常通过开设生活救助、助学救助、医疗救助、争议调处、法律服务、职工信访、心理咨询、政策咨询、文体服务等服务项目,为广大职工在生产、生活、就业、权益保障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多渠道、一体化、一站式的服务。
此外,电白邀请省专家开展4场心理健康讲座,惠及职工600多人次。联合区人社、公安、住建等部门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监督检查,并对因欠薪导致生活困难的农民工进行救助,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普惠服务工作更加深化。
电白区总工会还将加强创建省、市级职工服务站点及工会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等职工阵地建设,并持续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劳资关系稳定和谐。
南方+记者 邹祥亮
通讯员 杨志锋 莫亚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