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公里江岸救生圈不足5个!市区救生设备频频丢失,怎么破?

清远日报
+订阅

入夏以来,随着气温升高

在市区北江一江两岸玩水的市民增多

近日,有市民向党报热线反映

认为市区一江两岸河边救生设备不足

有些点位的救生圈不见踪影

究竟是怎么回事?

清远日报记者进行了走访

记者走访

救生设备频频丢失

市区一江两岸救生设施主要包括救生圈、救生绳、救生板、竹竿、救生浮筒等,其中,成本低、易操作的救生圈,是清远最常见的救生设施。

近日,记者沿着市区南岸公园和江滨公园走访时发现,在很多市民喜欢钓鱼、游泳和戏水的北江大桥至洲心大桥段,5.33公里内共发现10个救生圈,平均投放密度为533米/个,最大投放间隔距离为1700米,最小投放间隔距离为70米(洲心大桥桥底),中间两处800米左右的水上栈道均未配备救生圈,且存在部分救生圈褪色严重难以发现、高度太高难以够取、悬挂不规范易被吹落等问题。

2023年7月13日,北江南岸公园一处紧急救援设施丢失。

同样的情况在北江北岸的北江大桥到凤城大桥之间也存在,在3公里的河道沿岸上,救生圈数量不足5个,且有些在远离河岸的绿化带中难以发现。

据清城区顺拓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公园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公园管理规定,北江南岸约15公里江岸的救生圈投放数量为70—80个,众乐广场、演艺广场、江心岛等游泳、钓鱼、戏水等人群较多的重点区域救生圈的投放密度为100—200米/个。

“部分救生圈被江边游泳的市民使用后随手放置,并未放回原位。”该负责人表示,实际投放救生圈数量和记者走访发现统计出来的情况不一致,多数由于救生设施频遭“黑手”,被部分市民随手丢弃或私自占用。

“以前一江两岸很多地方都设有救生圈,但这两年,大部分都不见了踪影。比如,清远大桥到北江大桥之间2.5公里范围内,目前难以找到一个公共救生圈。”每天在江边散步的黄先生说,关键时刻缺少必要的救生设施,会使救援效果大打折扣。

2023年7月11日,江滨公园龙马广场附近,有市民把私人的救生圈锁在树干上。

声音

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周边巡查

记者了解到,每隔1到2个月,清城区顺拓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会在市区北江岸边巡查并统一投放救生圈,具体时间会根据季节灵活调整,日常巡查过程中也会及时补充。最近一次统一投放时间是5月上旬,备用救生圈已全部投放完。

清远市金湖救援义警分队指导员莫潘宇认为,由于个别市民不自觉,导致江边的救生圈越来越少。他建议管理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周边巡查,发现救生设备丢失时应及时补充,受损的救生设备也应及时更换。

也有市民指出,目前岸边的救生设施比较单一,建议管理部门除了增加救生圈,也增设救生梯、救生艇等设备,一旦出现险情,市民可以拿着救生圈及时下河救人,再从救生梯爬上岸,或许可以减少很多悲剧的发生。

部门回应

正按计划跟进采购救生圈

此前,针对近期偶有发生的溺水事故,清城区已在沙滩、河堤、水库等涉水沿岸投放462根救生竹竿作为除救生圈以外的一种救援辅助补充。

清城区顺拓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也自费采购了一批救生衣、救生绳、救生杆,用来自备应急,并根据情况适时向岸边投放。

2023年7月13日,江滨公园到南岸公园近500米的江边栈道,没有发现救生圈等救援设备。

“江边救生设备丢失后会继续投放。”清城区城管局表示,收到顺拓园林公司报备救生圈采购申请后,已向财政局报备申请采购,目前正按计划跟进采购中。

除了硬件上取长补短融合创新外,清远市今年以来还持续优化机制措施做好防溺水工作。据了解,目前公安机关已联合教育部门、街镇综治中心、村居委会共同开展防溺水工作,包括沿江及溺水多发水域的群防队伍建设,救援人员培训,群众野泳劝导、防溺水知识宣传水域及在周边溺水多发区域拉设警戒带等工作,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意识。

2023年7月11日,北江大桥附近水域,部分市民到江上游泳解暑。

救生圈缘何频频丢失?

如何杜绝?

你有什么好建议?

欢迎留言

采写:何帆 见习记者 付瑞怡

摄影:邱炜民 实习生 朱敏怡

编辑:郭晓琼

校对:王喜闯

编审:田芳

编委:黄妍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