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州市统计局公布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545.45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34.42亿元,同比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363.78亿元,同比增长4.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47.26亿元,同比增长5.6%。
数据显示,惠州市近年来的工业投资保持着高速增长。去年,惠州市工业投资1396.5亿元,增长42.1%,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二。今年上半年,惠州工业投资771亿元,总量全省第二,增长19.5%。
在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全球需求减弱等风险挑战下,这座地处大湾区的“万亿工业大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交出一份平稳的经济答卷。
惠大高速与潮莞高速交汇处的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2%
岭南夏日,东江两岸产业脉动强劲,生机勃勃。今年以来,惠州突出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稳住经济基本盘。
近日,恒力(惠州)产业园第二条PTA生产线成功投料并正式运行,标志着总投资150亿元的恒力(惠州)PTA项目全面投产。PTA(对苯二甲酸)在产业链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环节。该项目运行投产后,大亚湾石化园区内的对二甲苯可就地转化为新材料产业的上游原料,进一步补齐惠州乃至广东石化产业链的中下游短板,助力惠州高质量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
今年以来,惠州大地上项目动工、竣工、投产的场景不断上演。今年2月,总投资超百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广东惠州乙烯项目提前完成重型塔器的吊装,其大亚湾研发中心破土动工;5月,大金空调华南生产基地项目动工,这是大金空调在华南地区建设的首个生产基地;5月19日,总投资约521亿元的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在大亚湾畔开工,这里将建设一座世界级的乙烯工厂……
惠州市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大项目制度,发挥“1+6+1”重大项目建设指挥调度机制(1个重大项目总指挥部、6个专项指挥部以及1个重大项目并联审批专班)作用,做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
重点项目是经济稳中求进的“定盘星”与“压舱石”。近年来,惠州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呈现出重点项目多、投资增长快等特点。从增速上看,固定资产投资从2019年同比增长15.4%上升至2021年的21.8%;工业投资从2019年同比增长21.1%上升至2021年的50.5%。去年,惠州工业投资完成1397亿元、增长42%,总量、增速均居全省第二。
今年以来,惠州在去年的高基数上实现高增长。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惠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2%。其中,工业投资771亿元,总量全省第二,增长19.5%。此外,企业技术改造意愿强烈,技改投资增长33.8%。
“惠州投资结构正在持续优化。”行业人士认为,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6.9%,比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高14.8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26.3%、13.3%。这说明惠州发展后劲足,工业投资为当前的稳增长和未来的向好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做优做强制造业“家当”
作为地处大湾区的外向型经济城市,石化、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的国际关联度高,容易受外部因素波及。当前,惠州坚持制造业当家战略,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和“3+7”产业园区,推动工业经济稳中求进,推动企业稳产增产。
在全球需求减弱、石化项目停产检修等背景下,惠州市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73.12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比一季度上升1.1个百分点。从“2+1”产业中看,电子行业增长0.1%、能源产业增长10.0%、新材料制造业增长3.4%、生命健康制造业增长21.2%。
3月17日,亿纬锂能位于仲恺高新区的第三十、三十一工厂投产,投资总额逾31亿元,预计年产值超96亿元。至此,亿纬锂能国际化新能源生态产业园初步建成。今年,亿纬锂能营收将超过700亿元,明年有望成为惠州首家突破千亿的新能源电池企业。
电子信息产业是惠州两大支柱产业之一。惠州持续用力打造世界水平数字产业基地,去年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总产值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规模位列广东省第三,集群规模以上企业855家,其中12家企业产值超百亿元,已形成超高清视频显示、5G及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电池、核心基础电子等五大优势主导产业。
从数据可见,惠州产业技术“含金量”在不断增加,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比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8.8%。
当前,惠州一方面促进家电、家具、纺织、制鞋等传统产业开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另一方面,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紧盯新型储能、现代海洋渔业等领域,前瞻谋划布局,开辟产业新赛道。
近日,惠州市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推进会在龙门县举行。会上,惠州市政府与南网储能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3个新型储能产业和应用项目现场签约。惠州正在持续聚焦重点项目和应用场景落地建设,推动惠州新型储能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打造成为产业发展新引擎。
据统计,目前,惠州在建新型储能产业项目有30宗,下半年开工项目14宗,储备项目19宗,总投资超600亿元;全市有23个项目列入全省重点储能产业项目,总投资321.4亿元。全市在建新型储能应用项目有16宗,下半年开工项目25宗,总投资近55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千亿
在博罗县泰美镇,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车辆往来穿梭,瓜果蔬菜等农产品正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依托该基地,博罗不仅打造集农产品储存、加工、冷链、物流、配送等一条龙产业链,还抢抓预制菜产业发展风口,建设预制菜产业园。
农业生产是国民经济之基、民生之本。上半年,惠州“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供给保持稳定,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6.7%,增速全省第一。数据显示,蔬菜(含食用菌)、水果产量分别增长1.1%、11.1%;生猪出栏82.97万头、增长2.6%;猪肉、禽肉、禽蛋产量分别增长3.1%、1.2%、6.9%。此外,水产品产量增长5.3%,其中海水产品产量增长4.4%,淡水产品产量增长5.9%。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回暖态势明显。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9.59亿元,同比增长6.2%。从消费形态来看,上半年,惠州商品零售增长5.3%,餐饮收入增长13.5%。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日用品类等零售额分别增长29.0%、17.1%、8.3%。通信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分别增长46.7%、22.2%。新业态保持活跃,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增长33.8%。
节假日是体现城市间人口短期流动的一个窗口。今年“五一”假期,惠州西湖、惠东和大亚湾海边等热门景区景点十分火爆,水东街、祝屋巷等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人气高涨。据统计,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1740万人次,增长50%;实现旅游总收入171亿元,增长104%,均已超过疫情前水平。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数据显示,6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9473.7亿元,增长12.6%;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460亿元,增长14.3%。今年以来,惠州市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力度,截至6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2228.4亿元,占新增贷款比重63.9%。
当前,惠州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加快补短板、强弱项、锻长板,以实干实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统筹】罗锐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马发洲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相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