劏条鱼竟然要截肢?警惕这种“歹毒”的细菌→

健康广东
+订阅

炎炎夏日

不少街坊都会约上三五好友

一起去海边度个小假

享受夏日时光

而对于吃货们来说

丰富多样的海鲜

那可是必须要“搞起”的美味

但必须提醒大家的是

到海边戏水或吃海鲜时 

 一定一定要警惕

这个“致命杀手” 

↓↓↓

近日,深圳3位市民被鱼蟹扎伤并导致感染创伤弧菌,症状较为严重。截至当前,其中两位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得到大幅好转,而另一位患者则因就医不及时,抢救无效身亡

实际上,因被海鲜扎伤而导致进医院,甚至截肢的案例,此前时有发生

● 今年7月初,广东一名男子被罗非鱼的鱼刺扎伤后中指发黑,靠近手掌的关节位置肿大。医生表示,男子就医时距离受伤已超过40小时,神志有些恍惚,心跳非常快,血压不稳定,体温较低,判断为感染性休克。

最终,该男子被截除了中指

● 2021年10月,家住深圳松岗的李先生(化名)去菜市场准备买条海鲈鱼回家蒸来吃。用手去抓鱼称重时,李先生的右手掌不小心被鱼身上的刺给扎了一下。

随后出现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情恶化,被确诊为创伤弧菌感染。幸好经过紧急抢救,李先生脱离生命危险。

 

海洋创伤弧菌,又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是一种生活在海洋里的细菌,多漂浮在海水中或附着在海鱼、海虾、牡蛎、螃蟹等海洋生物上。

以下几种情况容易被感染:

生食携带创伤弧菌的海产品;

● 被带菌的海产品刺伤

● 被海水中带菌的海生生物蜇伤

● 肢体破损创口接触带菌海水;

这家伙非常“歹毒”,一旦感染上它,发病急,病情发展很快

● 创伤弧菌感染48小时内患者的死亡率能达到50%以上

● 如果超过72小时都未得到有效治疗,死亡率能接近100%

医生表示,创伤弧菌感染在夏季较为多见,而温暖的海水则是创伤弧菌的“乐园”。从地域上来说,我国的东南沿海是创伤弧菌感染比较高发的地带。

创伤弧菌感染的前期症状主要以局部皮肤的刺痛、麻木为主。

随着时间发展,一旦症状快速加重,并进一步出现发热、寒战、皮肤肿胀明显加重甚至出现典型的血性大疱样皮损等症状,则很有可能是创伤弧菌感染。

医生提醒,创伤弧菌感染是一个高度急重症的疾病,病情发展可按小时计算,每隔1小时后,患者的肢体肿胀都会出现明显进展,一定要尽快就医处理

1.  避免生吃海鲜,食用前要将海鲜煮熟煮透

2. 避免将皮肤伤口暴露在海水中。

3. 从事海边工作或在海边游玩挖螺的人群,要做好防护工作,戴手套、穿套靴。

4. 在挑选或者清洗海鲜时,尽量戴上手套,防止被尖刺部位扎伤。

5. 被海鲜产品刺伤后,如果伤口较浅,及时将表面血液挤出,流动水下冲洗伤口5分钟,消毒伤口

如果伤口较深、伤口里有鱼刺等异物、伤口出现剧烈疼痛、红肿发热等情况,一定要立即就医处理

来源:南方+客户端、深圳卫健委、深圳大件事、广州广播电视台等

编辑:梁杰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