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佛山全市新建1177个公共充电桩、城镇新建民用建筑的绿色建筑比例达80%、新注册登记汽车中新能源汽车约占25%……这样绿色低碳的佛山,正向市民缓缓“走来”。
7月21日,佛山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本市的全国、省人大代表开展“绿色减碳降碳行动”专题调研,实地走访瀚蓝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和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并召开座谈会。佛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钛、副市长乔羽参加调研。
近年来,佛山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政策机制,协同推进降碳、排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从政策来看,佛山陆续出台“1+N”行动方案。“1”是指《佛山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目前已启动相关审议程序。“N”是指区级和重点园区、行业行动方案,包括“无废城市”建设、“十四五”节能减排、低碳绿色交通、佛北战新产业园建设低碳节能园区指导意见等一揽子解决方案。
从理念看,佛山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制造业大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在于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一方面,佛山以“数改智转”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以“招育并举”发展壮大新兴产业,以科技创新夯实现代产业根基。
在探索建立绿色循环经济体系的过程中,佛山的绿色制造水平不断提升。
截至今年6月,佛山共有2个绿色工业园区、43家绿色工厂、12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5个绿色集成项目和205种绿色设计产品入选国家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名单,另外还有2家企业入选国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成效位居全省前列。目前,佛山共有清洁生产证书有效期内企业1230家,数量排名全省前列。
佛山以底线思维,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包括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提升降碳管控能力。
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成效:建成首座集中式全市城镇新建民用建筑的绿色建筑比例达光伏电站,全年光伏累计发电量超过10亿千瓦时,去年全市新注册登记汽车中新能源汽车约占25%,城市交通绿色出行分担率(中心城区)达72.68%,公交车辆已于2020年全部实现新能源化……尽管取得一定工作成效,但从产业、用能结构看,佛山经济发展方式的传统路径依赖较强,可再生能源先天不足,氢能产业发展受限,技术、金融、人才等基础支撑较为薄弱。
接下来,佛山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努力实现绿美佛山“3年一小变,5年一中变、2035年一大变”目标。同时,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加快完善氢能产业政策体系,积极协调推进氢能产业关键项目;打造更多绿色智造“灯塔”,创建绿色清洁生产示范园区,争创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
当日,各级人大代表围绕佛山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及调研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回应代表关切。
佛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珊表示,此次代表活动,通过实地查看、现场询问以及召开座谈会听取报告等多种形式,让佛山的全国、省人大代表对全市“绿色减碳降碳行动”工作情况有了一个整体、全面的了解,取得良好成效。近年来,佛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碳”工作,将推进“双碳”工作融入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跑出了佛山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加速度”。
刘珊强调,各级人大代表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深化行动自觉,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干到底,扎实推动佛山在“双碳”变局中开新局,打赢“双碳”这场持久战、攻坚战;要在推进“绿色减碳降碳行动”中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努力提升代表素质和能力,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认真收集社情民意,针对存在问题,努力提出更多更好高质量的议案建议。
【撰文/摄影】南方+记者 王蓓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