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洛阳镇90后徐家俊:村民“鲟”富带头人

南方+ 记者

“我想带动附近的村民,一起把旅游路线发展起来,拉动我们周边的经济增长。”带领村民奔向致富的道路,这是90后的小伙子徐家俊的目标。

瘦小的身板着一身黑衣,下水抓鱼时却动作快准狠,下厨做饭更是干练利索。徐家俊称自己“可以一个月不出一趟山,每天都和鱼打交道”。

他所经营的云子潭生态休闲农庄位于乳源西南部的洛阳镇狮子石村。基地里,一个个鱼池整齐有序地排列,山泉水潺潺流过,成群的鱼儿在池内欢快地游动,周边土地里栽种了多种时令蔬菜,地头间还散养着鸡鸭,这里仿佛就是远离喧嚣的“世外桃源”。

狮子石村的海拔高度约650米,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这里水质清洁,溶氧量高,全年水温保持在20℃左右,所出产的鱼类清甜鲜嫩,口感细腻。特别是高山泉水所滋养的西伯利亚杂交鲟鱼,肉质爽滑,毫无腥气。

早在千年前,古人就喜食鲟鱼。“其肉补虚益气,强身健体”,一条鲟鱼有多种功效,鱼肉益气补虚,鱼鳃鱼肝入药用于清热解毒、治疗烫伤,鱼骨可降血脂、消炎镇痛。一条鲟鱼有多种做法,清蒸做法汁浓味鲜,刺身做法口感柔嫩,香煎做法金黄酥脆,香辣酸菜做法香味浓郁,唇齿留香。

徐家俊介绍称,基地主要养殖西伯利亚杂交鲟鱼,同时也养殖草鱼、鲫鱼、翘嘴鱼、禾花鲤、三角鲂、叉尾等鱼种。他每天早上、中午、下午、晚上都会按照固定时间来进行定量投喂,并根据鲟鱼“食沉料”的习性,在上游水池投喂更多的饲料,经过水流推移到下游水池,既环保又节约饲料用量。

好水质养出生态鱼,鱼带乡亲“跃”进致富门。徐家俊积极对周边村民开设学习培训班,向邻居们教授鲟鱼投喂方法,并进行含氧量监测、水温气温监测、增氧设备使用、警报设备使用等技术指导,前前后后带动约80户人家一起加入鱼类养殖的队伍,解决了村里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目前,基地共有22个鱼池,每个鱼池养有1000多条鱼,年产量最高可达30万公斤,年产值为600万左右。

依山傍水发“渔”财,作为村民“鲟”富带头人的徐家俊,目标却远远不止于此。徐家俊介绍,目前正在申请经营民宿的各种资质,计划未来能够将基地打造成综合鱼类养殖、农家乐餐饮、田园民宿的休闲农庄,通过拓宽业务和延长产业链,把公司做大做强。

“目前我们的鱼主要是售卖给周边饭店,也有部分销往珠三角,还有的出口到越南。”徐家俊说,“等我们打开了销售渠道,将市场需求分摊到周边农户,就可以带动我们村的经济发展。”徐家俊正带领乡亲们“鲟”找着致富门道,探“鲟”着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南方+记者 叶志强

通讯员 陈珂 潘钰琪



编辑 阙紫晴
校对 吴荆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