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风采录丨苏禄安:把“小肉桂”做成“大产业”

云安电视
+订阅

编者按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代表人民、服务人民,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更好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鼓励和引导更多人大代表满怀热情、积极参与“绿美广东 人大代表在行动”2023年云安区“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全面展示云安区新时代人大代表风采,现特别推出“人大代表风采录”系列报道,让我们一同了解他们的代表情怀与责任担当。

03:59

苏禄安现任云安区第七届人大代表,镇安镇旺洞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充分发挥代表紧密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努力做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察民情,听民声,集民智,解民忧,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完善,助力乡村振兴,使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肉桂是镇安镇旺洞村的主导产业,全村种植肉桂10000亩,种植农户500多户,年产值达600多万元。过去肉桂产品只有桂皮,产品单一、产值不高,而桂枝、桂叶、桂木则被丢弃在山上。苏禄安感到很浪费,于是他通过外出学习、考察,推动建设了建筑面积1150平方米的肉桂产品加工厂,把桂枝、桂叶加工成南药,目前又建设了白木心碎片厂并已购进加工机器,探索延伸肉桂产业链,把桂枝、桂叶、桂木都“变废为宝”,推动肉桂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云安区第七届人大代表 苏禄安:肉桂是我们村的主导产业,我既是一名人大代表又是一名肉桂种植户,以前看到的桂枝桂叶丢弃在山上,感觉很浪费对森林防火又带来隐患,所以我外出考察、学习,回来推动建设了桂枝、桂叶加工厂,使桂枝、桂叶变废为宝,增加群众收入,现在又建设白木心碎片厂,碎片厂准备投产。

旺洞村村民 苏元安:以前桂枝、桂柴没收购就浪费,现在村建设了桂枝、桂叶加工厂回收,增加桂农的收入,逐渐走上奔康致富的道路,每个人都欢天喜地,现在我一年增收一到两万元。

路通,财通,事事通,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交通道路的建设和完善。据村民介绍,旺洞村的村道原来是3.5米的单行道,一遇到会车就进退两难,村民出行十分不便。同时,由于村道狭窄,村民运输肉桂只能用民用车,运输成本高,制约了肉桂产业的发展,所以村道狭窄便成了肉桂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

旺洞村村民 张亚八:以前路比较窄,运桂用农用车,运费高,收购肉桂的老板就会降低肉桂价格。

为此,多位村民找到云安区人大代表苏禄安,反映了要拓宽村道的意愿。苏禄安秉承民生工程无小事,群众利益是大事的理念,发挥人大代表桥梁作用,多方走访群众,推动村道拓宽升级改造。

云安区第七届人大代表 苏禄安:有群众向我反映要拓宽村道的意愿,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通过走访群众、调查研究,最终形成建议,我把建议提交给镇人大,同时做好道路建设的监督跟进等工作。

通过多方努力,旺洞村5公里多的村道从3.5米拓宽至5米并安装了路灯。升级改造后的道路不仅改善了群众出行环境,更成为了肉桂产业发展的“快车道”。

旺洞村村民 张亚八:现在扩大了路,大车能进来了。用大车运输就降低了运费成本,肉桂收购价也高了。扩大了村路,我们出行也方便了,每个人都开心。

苏禄安表示,以后将积极履行代表的职责,密切联系群众,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带领全村村民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小肉桂”做成集生产、加工、观光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云安区第七届人大代表 苏禄安:为群众办实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作为村支部书记和三届连任的人大代表,下阶段我将继续履职尽责,积极走访群众,收集群众关于发展肉桂产业、林下养殖、桂油加工、肉桂生态旅游业的意见建议,把群众想的变为政府做的,全面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罗燕英

通讯员:陈佳佳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