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丨六大行动,再造一个新饶平

南方+ 记者

再造一个新饶平——苏区饶平在加快高质量发展上再擂战鼓。

7月24日上午,饶平县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召开。全会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深入实施提质增效赋能、壮大实体经济、深耕“蓝色粮仓”、强县促镇带村、绿美生态建设、民生福祉提升“六大行动”,奋力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推进饶平现代化建设的重任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必须抓住重点,攻坚克难,久久为功,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潮州市委常委、饶平县委书记陈跃庆在会上表示,要以“六大行动”为主抓手,努力实现“六个新跨越”,做到“一子落而满盘活”。

行动①

提质增效赋能,向改革要活力要动力

坚持向改革开放要活力、要动力,才能赋能饶平加快高质量发展。全会报告提出,饶平将深入实施提质增效赋能行动,全力打好“三大战役”提升仗、营商环境翻身仗、对外开放主动仗。

在深化与深圳市盐田区对口帮扶协作上,饶平已迈出重要一步:总面积达65.65平方公里的潮州港小红山产业园、澄饶联围、青山埭片区及汫洲镇区被纳入深潮共建产业合作园区,其中潮州港小红山产业园被纳入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启动区,深圳对口帮扶协作规划的新材料电子生态产业园预计落户饶平县。

对此,饶平将主动对接“双区”和三大平台建设,抢抓深圳市盐田区对口帮扶协作饶平县契机,积极争取深圳在配套政策、项目布局、资金安排、要素供给、招商引资等方面向饶平倾斜,让更多资源要素流入饶平。

在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方面,饶平县已对接项目133个,完成签约投资项目36个,总投资115.5亿元,上半年招商效果列全市首位。接下来,将充分发挥各级招商队、招商顾问、各地商会、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作用,聚焦“五大优先招商产业”“六大产业集群”开展敲门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力争引进一批“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高的新产业、新项目。

行动②

壮大实体经济,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

年产值约546.23亿元的55家企业稳驻“八大产业园区”,益海嘉里(金龙鱼)潮州粮油生产销售加工基地食品板块、油脂板块建成投产、潮州华瀛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预计今年投产……半年来,饶平县注重抓好强县项目,实现“六大产业集群”加速成长。上半年,工业投资增长103.8%,技改投资增长225.8%,均排名全市首位。

全会报告提出,要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把临港“大产业”、园区“大平台”、要素“大保障”作为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来抓,为壮大实体经济注入源泉动力。

让新兴产业生强枝——加快建设海洋强县,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临港产业集群;发挥龙头项目带动作用,积极抢占临港工业、海上风电、氢能、新型储能、海工装备制造、港口冷链物流等新兴产业风口,提升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

让传统产业开新花——深入实施传统产业升级工程,鼓励支持食品加工、陶瓷、水族机电、电子茶具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更多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打造一批事业长青的“饶平老店”。

值得一提的是,饶平正加快推进总投资8.8亿元、总面积达28.32万平方米的饶平县高铁产业园、樟溪低碳工业园、潮州港小红山产业园3个工业地产项目建设,切实解决投资者购地建厂周期长、初始投资大等问题。此外,还要积极参与深圳市主导的“深潮汕”产业合作园区规划建设,全力推动潮州港经济开发区扩区扩容,争取澄饶联围片区列入省大型产业集聚区、新材料电子生态产业园落户饶平县。

行动③

深耕“蓝色粮仓”,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

饶平的海域是全省最适合发展海水育苗的海湾之一。紧抓这一优势和潜力,饶平将实施深耕“蓝色粮仓”行动,加快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体系,全力打造海上新饶平。

饶平将以规划引领,系统编制《饶平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等用海规划,铁腕推进超规养殖、乱占航道、过度用海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快推进广东潮州市海洋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建设,通过持续优化海洋环境,筑牢蓝色生态屏障。

“一二三产”将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海水种业,加快推进省级花鲈良种场和饶平海山优质种苗培育基地项目规划建设,集中力量推进柘林湾近海网箱养殖“去木换塑”渔排改造更新、大力推广陆基中高密度海水温棚养殖,加快推进总投资9.07亿元的饶平县藏粮于地—高产基本农田灌溉基础设施改建(一期)项目、饶平县东柘干渠延长段水系整治工程等水利项目建设,以此夯实“一产”基底。

依托“一产”水产品资源优势,饶平将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和水产品预制菜产业,打造饶平县水产品预制菜现代产业园。在“三产”增效上,以建设粤闽冷链配送中心为目标,推动冷链物流产业高质量加快发展,并积极撬动跨境电商、海鲜批发、滨海浴场、休闲渔业、海洋生物医药等“三产”发 展,着力构建集育苗、养殖、装备、精深加工、销售到餐桌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条。

行动④

强县促镇带村,推进“百千万工程”

举全县之力实施“百千万工程”,饶平城乡融合焕发新气象:总投资32.66亿元的县城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建设项目加快推进;4个镇达到美丽圩镇“示范标准”,占全市一半;实现原28个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在6月底前全面超10万元的历史性突破……

全会报告提出,要实施强县促镇带村行动,坚持把强县与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打造“富强绿美新县城”“美丽兴旺新圩镇”“宜居宜业新农村”。狠抓产业培育、圩镇建设、乡村发展成为重点任务。

如何强县富民?饶平将坚持工业强县、产业富民,主动融入珠三角地区产业分工体系,拓展“总部+基地”等产业共建模式。同时因镇施策持续做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做大做强“五项富民重点产业”。

对于圩镇建设,将高标准规划建设凤江新城,稳步实现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深入开展圩镇“三清三拆三整治”和“三线”整治专项行动,加快推进美丽圩镇入口通道、示范主街等“七个一”建设。

乡村发展方面,将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动“村财增收行动”走深走实,深入实施“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等行动,汇聚各方资源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助力“百千万工程”。

行动⑤

绿美生态建设,致力增绿护绿用绿

依托丰厚生态“家底”,饶平将坚决践行“两山”理念,实施绿美生态建设行动,切实做好“增绿、护绿、用绿”三篇文章,打造高品质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治理上实现新跨越。

增绿,将厚植绿美生态底色。饶平将全面梳理绿化空间资源,建设更多“口袋公园”,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护绿,将筑牢绿色生态屏障。统筹抓好古树保护、森林防灭火、退桉还林等工作,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红树林营造修复项目……多方发力,将改善提升当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用绿,将促进绿色经济发展。饶平将充分发挥当地“国宾茶”“中国岭头单丛茶之乡”等品牌效应,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因地制宜发展单丛茶、油茶等农林特色产业等。在全市率先与碳汇企业合作开发碳汇资源的基础上,饶平还将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探索水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碳汇权益交易、生态补偿等机制,谋划打造碳汇产业示范试点。

行动⑥

民生福祉提升,用心用情用功办好民生实事

上半年,饶平全县民生领域支出达29.8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76%。这一数字,是该县用心用情用功办好民生实事的写照。

提升民生福祉,饶平始终在路上。饶平县将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大力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并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少”。

在推动公共服务普及普惠上,加快推进总投资18.4亿元的县凤江新城实验学校等38个重点教育项目规划建设,全力做好今年度20所“麻雀学校”撤并整合工作,同时加快推进总投资8.25亿元的县体检康复中心及宿舍楼等5个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饶平还注重解决农村群众饮用水“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推进饶平县中北部水资源配置工程等20个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并推动总投资3.14亿元的县颐养中心和县妇幼保健院托育综合楼项目开工建设。

此外,饶平还将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扩大“凤江潮”等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鼓励推出更多展示饶平特色和时代气质的文艺精品,加快推进苏区文化旅游经典区、汤溪湖休闲度假区、汛洲岛力诚博物馆景区等文旅康养项目和文体设施建设等,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

【文字】南方+记者 杨可 通讯员 饶宣 洪志滨

【海报】黄红鹰

编辑 余丹萍
校对 李冠洁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