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
湿热交蒸,热浪到达顶点。
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
虽有湿热难熬之苦,
却也是农作物成长之时。
在东莞凤岗,
最近大伙也生猛起来,
还有2个月,被称为“象棋世界杯”的杨官璘杯,
就要在阔别5年之久后强势回归,
届时全国各大象棋高手,
都会来到凤岗的“楚河汉界”,
在这座闻名的“象棋之乡”全力而战。
就在杨官璘杯火热来袭之前,
我们来到了凤岗,
重新感受中国象棋(凤岗)这项市级非遗项目。
今年刚刚晋升国家级象棋大师的梁运龙,
也特地回到了凤岗,
与东莞最具潜力的女棋手郑雅琪对垒。
这场“约战”地点也有特别的意义。
端风小学,
闻名世界的象棋特级大师杨官璘大师
出生所在地的学校,
中国象棋,
在凤岗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
一个又一个新的大师延续着。
01
全世界只有一个“魔叔”
“不辞北战与南征,三十英年有霸名”
“棋国凝眸望至尊,峨眉新月破浮云”
说到中国象棋,说起凤岗,
就不得不提一个名字:杨官璘。
而这两句诗句,描述的也正是这位传奇人物。
后人尊称杨官璘为中国象棋的“一代宗师”。
1925年,杨官璘生于凤岗镇塘沥村。
由于父亲和爷爷棋艺精湛,
杨官璘年少就与棋结缘。
3岁能看棋,
6岁能对弈,
10岁,赢遍整条村。
杨官璘开启了自己的传奇人生,
因为屡屡创下不败神话,
因此他得了一个更神奇的外号——
“棋坛魔叔”。
杨官璘之子杨子平(现任东莞棋类协会会长)回忆父亲时说,
“这么多个外号,
我个人比较喜欢魔叔,
父亲在别人心目中
就是大魔王级别的存在,
大家也喜欢叫他魔叔。”
许多人对杨官璘的棋风都有分析总结,
有人说他布局精致棋风诡异,
有人说他残局功力炉火纯青,
杨子平觉得父亲的棋风是“以柔克刚”,
就像武侠小说中的大师,
看似柔和,
暗藏玄机。
据杨子平回忆,
父亲每天几乎每时每刻都和象棋打交道,
就连吃饭时,脑子里也想着棋局。
作为新中国第一位棋王,
杨官璘冠军拿到手软,
被授予“新中国体育开拓者”的称号。
除了棋艺超群,杨官璘在培养象棋人才方面,
同样被载入了史册,
耳熟能详的特级大师吕钦、许银川等
都是他的门徒。
2004年,凤岗创办了以杨官璘命名的
“杨官璘”杯象棋赛。
两年一届的赛事经过了前两届的试水,
在2008年第三届一炮而红,全世界的优秀选手齐聚凤岗,
“象棋世界杯”的说法也从那个时候开始传开。
杨官璘从凤岗走向全国,
走向世界,
把自己的故里小镇,
把东莞这座象棋之乡,
推到了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之下。
△杨官璘对阵象棋大师胡荣华的实体蜡像,摄于凤岗历史博物馆民俗文化展厅
02
凤岗有好多“魔叔”
世界只有一个杨官璘,
凤岗却有很多“杨官璘”。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谢启文,
就是推手。
2007,谢启文来到凤岗工作,
通过选拔成为杨官璘棋馆的教练,
他开始了漫长的发现、培养大师的“旅程”。
孩童时就视杨官璘为偶像的谢启文,
刚来凤岗时就发现这里的象棋氛围浓厚。
2009年,
中国象棋协会将全国“象棋之乡”的荣誉,
授予东莞市凤岗镇。
象棋走进了许多小学的第二课堂,
喜欢下棋的孩子挺多,
但拔尖的还不算多。
经过谢启文的努力,
中国象棋开始在凤岗大部分小学的一、二年级普及,
每周一堂象棋课,
成了孩子们的“必修课”。
谢启文也开始更加用心的挖掘好苗子,
直到他遇见了梁运龙和莫梓健。
这两个孩子有着杨官璘的影子,
梁运龙小小年纪身经百战,年少老成。
莫梓健则有着与杨老一样的执着和热情。
当两人连续斩获青少年组别的冠军时,
谢启文坚信两人日后必成“大师”。
2018年第八届杨官璘杯,
谢启文就向媒体预测,
5年内凤岗就有可能收获“大师”。
△左为莫梓健,右为梁运龙
让谢启文开心的是,
5年前的预测如今成真。
就在今年,
梁运龙和莫梓健都晋升为“国家象棋大师”,
这也是继杨官璘之后,
再次从凤岗走出的“大师”。
让谢启文更开心的是,
目前凤岗青少年象棋热潮猛烈,
今年公益班就有150多人参加,
他们将通过选拔代表凤岗参赛。
其中几位优秀棋手,
正在冲击“国家象棋大师”的称号,
而在这些优秀选手的塔尖之下,
凤岗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潜在“大师”。
03
学霸,全力冲击“女大师”
谢启文说自己未来还有一个梦想:
帮助东莞走出第一位“女大师”。
而现在,这个梦想越来越近。
从小就跟着谢启文学棋的郑雅琪,
是最有希望的一位。
她除了象棋下得好,成绩也出类拔萃。
郑雅琪也被视为学习、下棋不仅两不误,
反而有促进学习的代表。
今年高考,
郑雅琪成绩达到了清华大学的分数线,
但考虑到专业方面的问题,
最终选择了浙大。
△郑雅琪
在谢启文看来,这就是郑雅琪。
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规划。
因为备战高考而停下的“大师之路”,
在高考之后又被拾起。
而今年9月,
郑雅琪也将连同大师梁运龙,
组成凤岗队,
为凤岗冲击粤港澳大湾区组的冠军。
而在9月,最优秀的“大师”都会出现在凤岗,
迎来一波“大师”狂潮。
“象棋大师”
是中国象棋对优秀棋手的认可。
也是一代又一代优秀棋手的传承。
但,这绝不仅仅只是体现在棋局上。
杨子平在回忆父亲杨官璘时,
忘不了父亲的教诲,
特别是除了象棋棋局之外,
如何把象棋精神,延展到工作和生活当中。
目前除了象棋作为兴趣爱好之外,
杨子平有自己的事业,
他一直觉得象棋带给他的严谨、周到的做事风格,
对自己的人生其实有着很大的帮助,
他也将此一直作为教育下一代的信条。
谢启文也有同感,
每次授课他都会和孩子们强调“杨官璘精神”,
每个孩子象棋的第一堂课,
都会让他们记杨官璘的至理名言:
“我并不聪明,我用的是笨功夫”。
某种程度上,
中国象棋也好,杨官璘也好,
提倡的敬业、坚毅、刻苦的精神,
其实就是这个时代最需要传承之处。
来源:文化莞家、凤岗融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