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冰室算是美食圈里的小众品类
在冰室起源地广州
冰室更是老广的度夏宝地
在复古的卡座上饮一杯红豆冰
食一份菠萝油
关于冰室的故事就此开启
PART 01
冰室——广州制造
冰室作为港片里的经典元素,实际起源于广州,这与广州开埠后西人广来脱不了关系。上世纪30年代,冰室在广州西餐厅里诞生。而当地气候炎热,迅速催生了单独经营冰室的点档。
在冰柜十分罕有的年代,供应冷饮的冰室绝非大众化的消费场所。虽然店内装修不过几张桌椅,高级的能在桌上铺一块玻璃,三叶吊扇是后来才有的配置。
据记载,上世纪年代,广州有34家冰室,当时顺记冰室,美利权冰室,阳光冰室,皇上皇冰室,的彩冰室和向群冰室难分伯仲,大概每个人心中冰室F4,都逃不出这几家。
后来“冰室”文化传到香港后开始逐渐平民化,为了增加收入来源,同时受到香港特殊文化属性的影响,“冰室”逐渐演变为集甜点、小吃、半西式常餐于一体的餐厅,而不再是简单的小吃店,消费水平也更多地向社会中下层靠拢,主打性价比与份量,也就是如今为人熟知的“茶餐厅”。
一脉相承、而又青出于蓝的茶餐厅文化,于上世纪90年代再次进入广州,成为了无数80、90后广州仔女的共同回忆。
曾经的冰室,是一个专门卖雪糕,冰沙,刨冰和冰饮品的地方,而如今的甜品和饮品店却取代了它们的位置,广州当年的4大冰室,现在年轻点的朋友大概都叫不出名字来了,目前还在继续营业的只有2家。
PART 02
当年四大冰室之一
美利权冰室,曾经是手打雪糕店的代表,依旧在营业,一楼是美利权冰室,二楼是广州老字号太平馆,装修依旧是保持着一份整洁和精致,产品还是最经典的香蕉船,炸雪糕,红豆冰等。
从前,美利权冰室只是盛夏时节开在太平馆旁专售冰品的小铺面,至于它是何时并入太平馆西餐厅一起经营的,已经没人说得清了。
但说起美利权冰室的招牌“炸雪糕”和“焗雪山”,老一辈广州人仍记忆犹新,“我小时候家里条件还算不错,父母经常带我们几兄妹来太平馆吃饭,还会在旁边的美利权吃个雪糕,那个时候能吃一顿西餐、吃一次雪糕就很开心了。”特意来“怀旧”的陈姨回忆道。
美利权冰室可以说是广州第一家做炸雪糕的冰品店,在美利权负责制作冰品的师傅名哥介绍,炸雪糕工序复杂,当年的雪糕都是手工制作的,为了提升雪糕的硬度,仅仅是打雪糕就要打好几个小时。
“雪糕球成型后,还得依次裹上蛋糕液、鸡蛋液和面包糠,再放进冰箱在零下18℃急冻一晚,才能保证炸雪糕球时雪糕不易融化。”炸雪糕的外表金黄如刚刚出炉的煎堆,对半切开,分明的层次感一目了然——面包糠金黄酥脆,蛋糕裹着冰凉的雪糕,带给食客冰火两重天的体验。
太平馆特色新地
炸雪糕
除了炸雪糕外,红豆伴雪糕也深受食客欢迎。名哥介绍,制作红豆甜品,红豆并非越大粒越好,而是讲求大小均匀,以保证煮出来红豆口感不会有太大差异。“我们选择用颗粒大小匀称的东北珍珠红豆。”
广州本地阿叔阿婆依旧会选择在这里约会,吃冰,也有妈妈带着孩子来回忆曾经自己小时候的味道。
碰到熟客服务员会面带笑容的攀谈两句,如果是顺道过来食冰的路人,不论你吃多少坐多久,服务员也会给到你足够的空间感。
PART 03
夏日吃冰指南
赵大叔的店
中山六路惠吉西内,有一位潮汕大叔开的店,店里环境不大,灯光偏暗,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顾客前来打卡,被称为“潮汕第一水果冰”。
它的招牌紫薯冰最多人推荐。各种水果和小料往上放,不断叠加“buff”,最后挤上一点炼奶,整个冰的口感更丰富。
暮雪亭
从漳州火到厦门的「暮雪亭」,除了刨冰,还卖各式传统糖水。店里点单top1红豆芋圆冰超像泥土冰,黄豆粉均匀铺满了整个冰面,搭上糯叽叽的丸子、芋圆和颗粒分明的红豆,一份管饱!
用泰式奶茶制成的新派刨冰,口感比牛奶冰更加清爽,挖到里面还有西米和糯米丸子,就像在喝奶茶!
荔园冰室
这家藏在越秀居民楼中的冰室,是叹下午茶的好地方。港奶冰沙,口感绵密;招牌流奶华西多士,金灿灿的外层淋上炼乳和可可,一口吃下去还有咸蛋黄沙沙的口感。
夏天吃冰才是正事
一勺冰入口
瞬间安抚夏季燥热的心
约上好友去刨冰
才不辜负这个夏天~
来源:知地儿、信息时报
编辑:董俊毅
校对:曹玥
责编:翟晓雪
编审:詹苹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