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一周年,中山市西湾外校硕果累累

南方+

近日,中山市西湾外国语学校收到了一封来自该校初中家委会的感谢信。信中汇报了初一年级的期末学习成绩情况:学生语数英三科(即总分A)均分、以及总分B均分都超过了全市平均分数十分。信中写道:“我们期待未来能够继续保持这样的优秀成绩,并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教学管理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一年前,翠亨新区上开办了一所民办学校——中山市西湾外国语学校,一直备受社会高度关注。原因有三:第一,建校速度迅速,从建校消息传出到1500名学子入学前后不到5个月;第二,学校的大湾区名校定位吸引家长,严格的管理制度考验着家长和学生,学生不能带手机、零食水果进校园,甚至不能带一分钱进校园;第三,学校开学后,部分建筑施工仍在进行,加上新融合的团队需要磨合,关于这所学校,总有不同的声音传出。

一年后,西湾外国语学校初一年级期末统考硕果累累。建校一周年,西湾外校取得了哪些成绩,成绩背后又有哪些正确的做法?初一年级主任孙艳清就相关话题作分享。

教学管理

授生以“渔”,分层教学

教研、教学方面,孙艳清表示,西湾外校各学科教师严格按照学校要求落实“三研两备”,教研不能流于形式,要做到始于规范,行于精细,立于团队。与此同时,教研还要有自己的风格和方法,课堂注重的是知识的探究与生成,而不是简单机械的灌输。

教研成果直接体现在课堂教学。学校着力打造“五高六环”的高效课堂,进一步深化以“打造生本化高效课堂、构建西外课堂教学新模式”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突出个性化、多元化、主体化的教学方法探索,努力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发展、多元发展和自主发展的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基础、兴趣、自信心以及各自所擅长的科目都是不同的。孙艳清说:“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趋于个性化的私人定制,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采用了‘分层走班’的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获取了更大的教学效益,让每一位学生‘跟得上、吃得饱、吸收好’,从而促进不同基础的学生共同进步。”

新课标下学校的课程要如何优化?聚焦核心素养的发展,学校的课程内容和组织方式要做出怎样的调整?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西湾外国语学校也不例外。

课程建设方面,该校除了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外,还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个性化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西湾外国语学校开设了不同种类的社团课,包括法语、乒乓球、篮球、田径、名著影视欣赏、素描、英语口语提升、趣味桌游、机器人等。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培养了更广泛的兴趣,增长了见识的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年5月份,该校在市科协举办的“中山市第二十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随着学校的发展,西湾外国语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也在逐步从统一课程转向差异化课程,从单一课程转为多元课程,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社会化,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为学生的未来赋能。

学生管理

自主化、精细化、个性化

学科活动的设计要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坚持“五育并举”,坚持寓教于乐,以高质量减负为目标,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不断发展,将新课标相关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落实在系列的学科活动中。

本学期,随着学校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该校各学科活动精彩纷呈,例如“让数学与趣味同行”“书香校园”“文综知识竞赛”“英语拼写大赛”“歌声飞扬,唱响西湾”等等。这些活动为每位学生提供了适合的舞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为提高学习成绩奠定了基础。

在学生管理方面,该校通过各类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醒内驱力。每月一个主题,比如二月份的纪律教育,三月份的文明行善,四月份的感恩教育,五月份的励志教育,六月份的安全教育。在每月的主题下,各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提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西湾外国语学校作为一所新的学校,在开局之年,面临了种种困难和挑战。但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不断进步。孙艳清表示,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该校依然会永葆那份对教育的热爱,规范管理,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在现有的基础上优化提升,为成为湾区名校而努力。

【撰文】廖冰莹 孙霞飞 彭辉

(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 李姗恒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