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6日,以程璘令团队牵头的主要研究者在《欧洲呼吸杂志》子刊——ERJ Open Research发表了题为Endobronchial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r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evaluating progression of bronchiectasis(支气管内光学相干成像或CT评估支气管扩张的进展)的研究论文。研究结果显示扩张支气管周围的管壁增厚的细支气管是早期支气管扩张的影像特征,该影像特征和痰NE活性可以独立预测支气管扩张的进展。
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案
支气管扩张症(支扩症)临床目前主要应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对其进行诊断。胸部 HRCT只能够评估至第六级支气管的气道,而EB-OCT可实时评估直至第九级支气管的结构变化,其可能有助于以更高的分辨率探测早期支气管扩张和进展型支气管扩张的形态变化。为此,程璘令团队从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招募了符合研究方案的75名患者,按照HRCT检查结果分为扩张支气管周围有树芽征象的患者组(TW + 组)以及没有树芽征象的患者组(TW −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检测和对比分析,并且通过CT 和 EB-OCT跟踪随访了两组患者5 年的进展。
研究结果
在基线时,TW+组的EB-OCT指标——第7级至第9级细支气管的平均管径(Dmean)、气道内面积(Ai)和气道壁面积(Aw)均显著大于TW−组。而在第三级至第六级支气管,TW+组和TW−组基线访诊时的Dmean、Ai、Aw值无显著差异。
在 5 年随访中,通过 EB-OCT 测量,TW +组中支气管扩张程度较基线增加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 TW- 组(53.1 % vs 3.3 %)。TW+组64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中34例(53.1%)显示中气道(从第5级到第6级支气管)和小气道(从第7级到第9级支气管)均有明显扩张,而TW -组中所有气道段(大、中、小气道)的EB-OCT指标无显著变化。TW+组中CT表现为树芽征的细支气管发展为典型的支气管扩张的比率明显高于 TW- 组 (23.4% vs 0%)。
进一步对进展型支扩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扩张支气管周围的管壁增厚的细支气管和痰NE活性可以独立预测支气管扩张的进展。
表1支气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B-OCT)参数
总 结
EB-OCT可用于早期支气管扩张的诊断,EB-OCT评估显示扩张支气管周围的管壁增厚的细支气管和痰的NE活性可独立预测支气管扩张的进展。该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恶性漩涡假说,提示需要早期识别支气管扩张并干预病情以阻止疾病的进展。
研究团队
程璘令1,关伟杰1,钟长镐1,段重阳2,苏柱泉1,李时悦1,钟南山1
1、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
2、器官衰竭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肾脏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学教研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