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铃铃~”一大早,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卓彬鼓一跃而起。又接到了一起传染病疫情报告,他迅速带着小分队奔赴现场。
艾滋病、新冠、流感、诺如、登革热……这些对于普通人来说望而生畏的名字,对于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主要负责人卓彬鼓来说,早已是日常的“对手”。
2010年入行至今,他“全天候”掌握传染病在东莞的流行情况,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在我们不了解的幕后,他默默为东莞筑牢传染疾病防控的长城。
时刻准备着,出发!
早上8时,卓彬鼓已经到了位于南城街道一隅的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防所办公室内。
案头摆放着十余份最新的传染病防控方案。今年春季以来,全国多个城市已进入流感的高发期,东莞也不例外。
“东莞市本轮流行的流感病毒以甲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为主,甲型H1N1型流感病毒已近3年未在东莞市监测到,市民对该型别流感病毒预存免疫力较低,这也是导致这波流行高峰的原因之一”。从业十余年来,一直与病毒赛跑,卓彬鼓早已练就一身快速反应的本领。1、2、3、4、5……根据全市传染病最新的情况,他开始列举出今天需要完成的工作事项,多达十余项,并重点标记。
不同的季节还有不同的工作重点。随着暑假到来,人员流动增加,卓彬鼓通过“东莞疾控”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向市民发出健康提醒,这是他日常要做的事。目前正是手足口病、登革热等传染病高发季节,无论是留莞放假、外出旅行还是旅行归来,都应注意相关的防范。他认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宣传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与公安、疾控等讨论疫情处置工作
“停不下来”是卓彬鼓的日常工作状态,卓彬鼓他时刻处于“备战”状态,时刻准备着“出发”。
24小时待命,他通宵达旦
从事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就意味着病毒来袭的那一刻,永远冲在最前线。
这一天深夜,卓彬鼓习惯性地醒来,看一眼手机,发现没有异常情况,才放心地进入梦乡。
“经常在半夜接报,睡眠也是碎片化的。”在过去的三年中,卓彬鼓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工作节奏。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他从艾滋病预防控制所被抽调为流调人员,深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从追溯传染源、摸清阳性个案的活动轨迹、排查重点场所、排查密接或次密接等风险人群,到对相关的场所和人员进行管控,他最长曾连续30多小时不眠不休,最大限度地阻断了疫情的蔓延。
“只有我们跑得更快,才能早一步阻止病毒扩散。”2022年,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东莞市优化调整流调队伍,将全市精干流调人员分为4个大队,卓彬鼓担任流调第四大队大队长职务,负责统筹第四大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全面工作。
市流调队四大队培训
在流调工作的现场,卓彬鼓24小时待命,率队追溯传染源、摸清活动轨迹、排查重点场所及密接、次密等风险人群,及时阻断疫情蔓延。在这一过程中,快速精准的流调是疫情防控最关键的环节。
以快制快。卓彬鼓说,即使病例轨迹再庞杂,也要在最短时间内精确筛选出有价值的线索,以阻断传染源。在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他会立即穿上防护服赶赴现场,抽丝剥茧。一个病例的流调完成,防护服里的他早已全身湿透。在疫情高峰期间,他曾经在3天里率队辗转5个镇街,迅速果断地处理好每一单疫情。
不断复盘。作为大队长,卓彬鼓需要让流调工作更为周密,为此,他对每一例病例的流调处置过程进行复盘,查漏补缺,“得益于我们优秀的队伍,头脑清晰、逻辑缜密,均圆满完成任务。”在每次奔赴流调的路上,他的电脑上总打开许多文档,密密麻麻记录着溯源信息,他就在纷繁复杂的线索中寻求真相。
队内复盘会议
彰显担当。“对疫情防控的工作,就是要潜下心、俯下身。”面对疫情,卓彬鼓敏锐掌握着全市的发病水平和变化趋势并做好风险评估。
2022年底,他组织构建模型预测东莞市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高峰,预测的疫情峰型与事实基本相符,为研判疫情形势和评价医疗负荷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东莞平稳度过了疫情最高峰。
面对新冠病毒的“考验”,卓彬鼓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赢得了大家的信赖和赞誉。
市疾控中心艾防所负责人方晓君说,卓彬鼓总是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库,从而提升专业技术水平,迅速成长为新冠疫情处置的骨干力量。
在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莉萍眼中,卓彬鼓有很强的职业使命感,执行力和适应性都非常强,“卓彬鼓曾经多次积极参与广州、深圳等外市的新冠疫情处置的支援工作,表现都非常突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扎根“疫”线的疾控卫士
这些年来,尽管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变化,但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从来没有退出我们的生活领域。与传染疾病的斗争,任重而道远,需要公共卫生从业者的长期坚持、坚守。
作为深深扎根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一线的疾控人,此前,卓彬鼓曾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推进艾滋病防治“一站式服务”工作,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大大缩短艾滋病患者从初筛阳性到入组治疗所需的时间,切实提高患者治疗的覆盖率和成功率。他还积极推进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契合社会组织易于接触目标人群、工作方式灵活等特点,促进东莞艾滋病防治工作更加深入地开展。
在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之后,卓彬鼓的工作并没有丝毫停歇。
如今,他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对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进行更深入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从刚入行的‘新兵’,成长为今天传染病预防控制的负责人,肩头的责任不可谓不重,我必须学习!也正是这种压力,加速着我的成长。”
处置疫情现场
“爸爸,你又放了我们‘鸽子’!”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让卓彬鼓心怀愧疚的,始终是默默支持他的妻儿。妻子也是一名疾控工作者,2个孩子还小,家人一个月见不到他是常态。而奔波在东莞街头的他,曾无数次路过家门口,只能默默地在心里向家人说一声挂念。
卓彬鼓说,作为一名疾控人,他将勇于担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积极投身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为科学有效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贡献自己的技术力量。
最美档案
卓彬鼓,主管医师,现任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主要负责人、三级主任科员。2010年毕业后一直在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事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十几年来,立足岗位,恪尽职守,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卓彬鼓在全省率先推进艾滋病防治“一站式服务”工作,大大缩短艾滋病患者从初筛阳性到入组治疗的时间,切实提高患者治疗的覆盖率和成功率,同时积极促进东莞市艾滋病防治工作更加深入地开展;带领团队做好东莞市新冠病毒感染、流感、感染性腹泻等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工作,动态掌握发病水平和变化趋势并做好风险评估。
2020-2023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他作为东莞市流调第四大队大队长,24小时待命,每天休息仅4-5个小时,多次带领团队出色完成东莞市新冠疫情现场流调工作任务;积极参与广州、深圳等2个地市3次疫情支援工作;还通过构建模型预测东莞市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高峰,预测的疫情峰型与事实基本相符,为研判疫情形势和评价医疗负荷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来源】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