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受理案件69760件,法官人均结案数同比增加13件,案件平均审理周期减少15.53天,同比下降16.78%;诉前财产保全周期同比缩短10%,上诉移送周期缩至11.95天;获评各类优秀办案成果总数增长20%,其中获评各级优秀案例、优秀裁判文书、优秀庭审数10项......
这些日常审判工作的点滴进步,汇聚搭建起了福田法院审判质效的新高度。实际上,为推动审判质效综合提升,今年以来,福田法院制定31项审判质效提升举措,创新打造“三四五”工作法,切实推动形成审判质效稳步提升良性态势。
聚焦“三个关键”,稳步提升办案质量
“发改案件评查是强化司法监督制约的重要抓手之一,做好分析研判,才能找准发改案件的共性和个性问题,答好难案化解题、类案统一题。为了更好地‘向前走’,我们必须同时‘回头看’。”福田法院审管办(研究室)负责人说。
近年来,福田法院完善发改每案必评、节点精细管理、研发系统支撑、强化结果运用等举措,构建发改案件全链条精细化评查机制。各业务部门每月组织分析,按季度形成报告,召开专业法官会议,开展学习和讲评。2022年,共评查发改案件837件,发改率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
对于重点案件,福田法院加强“四类案件”监督管理,压实院、庭长监管职责,强化类案裁判强制检索、专业法官会议等工作机制。加强系列案件管理,加大全流程调解力度,着力降低系列案上诉率和发改率;持续完善专业化审判格局,强化对上业务交流,统一重大疑难问题的裁判标准和办案思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围绕诉源治理、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等焦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着力破解办案难题。
为守好案件质量这条审判执行工作的生命线,福田法院还把审委会升级成了法官学堂。实行每次会议法官带领集体学习、随机抽取法官庭审案件观摩指导等制度,今年已组织法官领学10场,汇编8份专题学习资料供全院干警学习。
紧盯“四大领域”,聚力提升办案效率
严控节点,久案速清。福田法院实行民商事案件集约送达和集约排期机制,效率大幅提升。
具体而言,对调解已达20天案件进行预警,诉前平均调解周期降至14.76天。每周发布各部门结案进度通报,加强研判各业务部门、法官办案周期态势,及时进行督导和资源调配。严格审限变更审批,对超十个月未结诉讼案件、超六个月未结执行案件纳入常态化管理,每月进行通报督办提醒;一年以上长期未结案件需上审委会逐案汇报,对无理由拖延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强化“五项机制”,全面提升办案效果
完善多元解纷、重视诉求服务、强化执前督促和执行和解、培育司法精品、加强绩效考核,五项机制成为提升办案效果的金钥匙。
服务群众,一码解纷,一号通办。“有了这个扫码解纷系统真是太方便了,用手机扫一扫就能提交申请!”家住福田区梅林街道的小吴正准备通过诉前调解解决一宗道路交通事故纠纷。
此外,福田法院还携手四家行业协会成立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工作室,深化调解员分类分级分层管理和“调解员+审判团队”工作模式,全链条调解+联动社会解纷资源的诉源治理体系正在形成。
不仅如此,12368诉讼服务一号通办,接通率100%;福法信访、福法执行、涉众金融信访工作微信号快速反应,群众诉求限时督办;“流码”系统向当事人主动推送案件关键信息20万余条,诉讼流程及时知晓;依职权办理退费案件7635件,同比上升103.3%,诉讼退费主动办理;设立执前督促中心,判后及时答疑,促成主动履行、执行和解。
作风优良、能力过硬的队伍是提升审判质效的保障。福田法院制定《大兴调查研究实施方案》《专题案例培育工作方案》《司法能力提升年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常态化开展“六优”评选,完善“福法三讲堂”培训体系,着力提升司法能力。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导向作用,修订完善17项考核工作规则,鼓励干警见贤思齐,激发工作动力。
【撰文】潘欣宇
【通讯员】周丹 梅子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