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山区)计划实施20周年 | 《青春无问西东》纪录片来啦!

广东志愿者
2023-07-21 19:13
+订阅

第一集

邵书琴:扎根边疆,我很快乐

2023年6月14日,新疆喀什机场到达大厅,邵书琴一家急切等待着第一次来新疆的父亲,这也是父亲第一次见到5岁半的外孙,第一次看看女儿工作、生活了十年的地方。

2013年刚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毕业的邵书琴,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前往离家5000公里外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托云牧场。当时,她拖着一个大号行李箱,从喀什继续西行,一路上绿色渐行渐远,视野慢慢被苍茫戈壁占据,感觉有点“不一样”了。但是,半年后她已不把自己当外人,志愿服务尚未结束,她就已经决定要留下来。

十年间,很多素不相识的少数民族朋友给了这个广东姑娘无微不至的关怀,很多跟她并肩建设边疆的同事陪伴她度过许多人生重要时刻,她从志愿服务中体验到被需要的价值感,在成功面对各种工作挑战后也找到了职业安全感。人与人的距离特别近,成为她扎根边疆的重要原因。

然而,自古“忠孝两难全”,邵书琴对父亲一直有深深的牵挂与愧疚,这场难得的相聚,她将如何向父亲描述十年间的种种坎坷和喜悦?又将向父亲展示哪些足以令他暖心、放心的现在和未来?

第二集

万雅文:一年,做一件一生难忘的事

如果让你回想,青春中最难忘的一年,你会选择哪一年?

彩云之南,抚仙湖畔,暖风习习,书声阵阵,2023年6月9日,万雅文走进了师妹们正在支教的澄江市第六中学,看着“8年前的自己”,一段尘封已久的青春记忆渐渐清晰。

2014年,还在中山大学读研究生的万雅文,报名参加了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山区)计划,前往云南省澄江市第四中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这一年里她是孩子们的历史老师,也是可以诉说心事的朋友。一种不同以往的生活经历,一份来自学生们的真挚感情,为当地的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成为志愿者的一年,是万雅文青春里最难忘也最珍贵的记忆。

西部计划不仅是有限时间内的一段志愿服务,更是一次有关青春的选择,一次有关成长的探索。“我该拥有怎样的青春?”“我该成为怎样的人?”体验、感受、思考,传承与追寻理想的脚步从未停止。今年是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来到云南澄江的第17年,曾经听着师哥师姐们分享志愿服务经历的万雅文,如今也成为了一名志愿服务的“前辈”。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接过这支志愿服务的接力棒,踏上追寻责任与担当的旅程,寻求一种别样的青春年华。

万雅文在澄江支教的一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与师妹们的会面又是怎样的场景?让我们一同感受万雅文如何“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一生难忘的事”。

相关资料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2003年由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实施,是一项重大人才工程,也是引导青年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格、升华志愿情怀的实践育人工程。广东是最早参与的省份之一。

经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办批准,自2003年起,团广东省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参照西部计划项目运作模式,开始实施西部计划广东地方项目——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山区计划。自2021年起,团广东省委等10家单位决定扩大山区计划实施规模,在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办的指导下,共同实施“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组织志愿者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12个地市以及肇庆市、惠州市龙门县的乡村开展2至3年乡村振兴志愿服务。

2023年是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山区)计划实施20周年,已累计招募派遣一万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到西藏、新疆等14个中西部省区,和粤东粤西粤北12个地市的基层一线,投身基础教育、服务三农、医疗卫生、基层社会管理等工作,开展为期1-3年的志愿服务工作,成为助力西部和广东偏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建设力量。

“青春无问西东,奋斗自成芳华”,20年来,广东大学生志愿者热情参与西部计划,“勤服务,甘奉献,求实效”,赢得了服务地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再次唱响“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强音。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编辑:鱼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