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坐车不仅让人心情烦躁,还可能危害健康。近日,52岁的胡阿姨就因连续坐车30小时,到达广州后突然心跳骤停,倒地不起,险些丧命。经过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多学科全力抢救,她转危为安。
长途坐车导致肺栓塞
最近,胡阿姨与家人一起乘坐小汽车返回广州,由于同行人员较多,狭小的空间限制了活动,她只能蜷缩在角落里。途中,胡阿姨感到胸闷、浑身难受,但家人认为是长途坐车导致的缺氧,并没有太在意。
因路上交通拥堵,他们坐车30小时后才抵达广州。就在准备起身出车门拿行李时,胡阿姨“砰”地一声倒地了,怎么叫都叫不醒。家属见状,赶紧把车开到省二医急诊科寻求帮助。
抵达医院时,胡阿姨已经没有了呼吸与心跳。省二医急诊医护人员立刻开始抢救,并通知心血管内五科(心脏重症科)进行急会诊。科室主治医师扆恒亮听了家属诉说的情况,认为胡阿姨可能是因长时间坐车,下肢静脉血栓脱落,从而导致肺栓塞。阿姨现在已经意识丧失,必须手术将栓子取出,才有一线生机。取得家属的同意后,导管室的工作人员迅速就位。
在有创呼吸机与各种升压药物的辅助下,省二医心血管内五科(心脏重症科)副主任医师陈武奇为胡阿姨进行了股静脉穿刺,成功送入导管,找到血栓的位置,利用机械进行负压抽吸。
当危害生命的血栓顺着管子被一点点抽离身体时,胡阿姨的血氧饱和度也从76%上升至90%。经过2小时的多学科连续抢救,她终于脱离了鬼门关。
手术中。
长途出游久坐不动风险大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五科(心脏重症科)主任、主任医师靳文介绍,肺栓塞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如果抢救不及时,死亡率高达80%。肺栓塞发病急、进展快,许多患者在没有明确诊断时已经死亡。这类疾病的高危人群包括孕产妇、长期卧床患者、肿瘤术后患者、长期口服避孕药的人群,需要积极预防。
他表示,胡阿姨的情况属于大家常说的“经济舱综合征”,指的是经济舱乘客长时间坐在狭小的座位上,腿部血液流通不畅,形成凝块,下飞机后随其血液而流动进入肺部血管时,引起肺动脉栓塞的疾病。“经济舱综合征一般不仅仅限于飞机,其他交通工具也会出现。”靳文强调。
暑期是旅行旺季,路上交通容易拥堵,靳文建议:
1.坐飞机或坐车途中应尽量多活动,每隔两个小时就活动一下身体,让血液流通。在座位上,可以多次踮起脚尖,每次动作持续几秒钟,做10-15次,让腿部肌肉收缩,把血液压向静脉,避免产生血栓;
2.在车上多喝水或者不含酒精的饮料,使血液畅通;
3.穿上低膝弹力袜,以预防静脉血液瘀滞,使血液更好回流心脏。
南方+记者 陈伊纯
通讯员 黄怡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