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飞进田间地头,助力茶农增收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植保无人机飞进茶园,为生态农业发展插上绿色翅膀;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农作物病虫害识别的难题;为旅游景区安装测试传感器,助力园区数字化、精准化管控;开展墙体彩绘、写生采风,运用文化艺术让乡村焕新……

师生用画笔美化村中小院。

师生用画笔美化村中小院。

今年暑假,广东理工职业学院聚焦“三农”,积极申报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在全省项目平台成功结对9个,37支青年实践团队获得学校暑期“三下乡”立项资助。一批教授、高级工程师带着学生,将课堂从校园搬到田间地头,发挥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电商助农团队将直播间搬到龙眼园与果农齐力推广农产品。

电商助农团队将直播间搬到龙眼园与果农齐力推广农产品。

作为省级优秀示范种子项目,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机器人学院“无人机植保——茶园现代化的推行者”项目团队由无人机专业博士、高级工程师和学生等组成。

实践团成员前往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现状,调研茶园种植管理方式,开展无人机科普教育,为当地带去无人机植保和测绘技术,助推凤凰镇茶园现代化种植与管理。

在茶园里,团队成员操作无人机平稳地飞向茶园,让水均匀、细致地喷洒于每一颗茶树,完成茶田灌溉工作。“人工喷洒成本高且效率低,有了无人机帮助我们喷洒茶叶、监测病虫害,制茶流程可以事半功倍。”当地茶农魏先生说。

无人机开展茶园精准农药喷洒作业。

实践团航测小组成员还来到狮头岭山,进行航空摄影测量,用镜头记录东兴村的村落走向和茶园整体分布情况,通过数据处理生成地图和三维模型,并将这些结果反馈给东兴村委会,用于后续制定农作物的精细化管理方案。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实践团关注文旅发展领域。实践团成员们走进揭阳市揭西县钱坑镇,依托当地旅游资源进行数字创新实践。

实践团成员们运用人流量传感器、雨滴传感器、火焰警报传感器等设备,对景点人流量及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开发集VR场景体验、景点介绍、景点预约等功能于一体的小程序,助力打造“智慧景区”。

“文旅数字化”实践小队在旅游景区安装测试各类传感器。

岭南多非遗,巧技夺天功。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活力非遗实践团走进东莞市大朗镇巷头社区,感受巷头木偶戏的魅力。团队成员通过撰写原创剧本、制作专属道具和举行汇报演出,推动非遗活态化、创新化和年轻化。

“小宇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声音应该要有稚嫩气息”“第三幕是台风背景,说话得大声,甚至要用喊的方式”……从故事场景、人物特征到语音语调,队员们逐句推敲,力图将故事讲述得更加形象生动,让观众更有代入感。

师生在东莞大朗排演《致敬!红色灯塔》木偶戏。

经过细致筹备,实践团编排的原创木偶剧《致敬!红色灯塔》顺利开演。该剧改编自“中国好人”王健真实事迹,生动再现了守塔人王健接过父亲接力棒,坚守红色灯塔20载的感人故事。精彩表演,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这次社会实践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的平台,也为高校与社区搭建了交流的桥梁,期待高校、社区继续联手,为非遗注入更多青春活力。”实践团成员说道。

师生正研学非遗龙舟制作手艺。

南方+记者 汪祥波

通讯员 杨文龙 林晓燕 胡思远 孔繁旭

编辑 钟烜新 陈梅玉
校对 蒙骏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