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杆“蚕食”农田,“先上车后补票”何时休?

南方评论
+订阅

文|吴三川

据《半月谈》报道,近段时间以来,有群众不断反映,“南方电网建输电工程占用基本农田”。记者实地了解到,湛江某地工程已投入使用,但一些村民不满该工程未经村民同意就动工修建,而且还占用了部分水稻田。

将电线杆建在农田里,带来了哪些不便?

从村民的怨声中,至少可以感受到两点:一是对部分村民而言,相当于永久失去了对这片稻田的耕作,而水稻一亩地仅补偿3000元,赔偿和损失不成比例;二是基杆塔影响农民收割,一旦不小心损坏,损失就更大。

无独有偶,前不久,浙江宁波某投资2亿多元的地铁站,由于建在农田中间,结果成了一座“孤岛”。

某种意义上,两起事件有一定的共性:为了追求“效率”、赶上“进度”,前期并未进行充分的论证和沟通,是典型的“先上车后补票”。

尽管这类用地不用走征地程序,但并不代表“先上车后补票”就是合理的。参照集体土地征收程序的基本原则——“先补偿后征收”,其政策出发点,就是要充分尊重知情权,保障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关于在农田里立电线杆,虽然没有具体的条文予以禁止,但个中原则是相通的:程序要规范,补偿要到位。

更不必说,对于基本农田的保护,一直是中央三令五申的政策红线。不少地方反映,农田里线杆林立、耕地陷入“蛛网之困”,蚊子再小也是肉,积少成多之下,一些人担心这会变相“蚕食”农田,并非没有道理。

截至记者发稿时,湛江供电局表示,正在想办法解决有村民上访的问题,并取得一定进展。农田不会说话,但老百姓的心里自有一杆秤。希望此事最终能妥善解决,给村民一个公正的答复。

编辑 钟金秀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