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已进入暑假
一些学生就想着打暑假工
以赚点报酬和自我锻炼
学生小詹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小詹打的这份工,疑似还没开始就遭遇诈骗,到后来甚至他自己也被其他人当成骗子,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詹今年15岁,刚初三毕业。不久前,他在某招聘网站上看到一则招聘广告,条件挺不错,让他颇为心动。
小詹说:“就说兼职,是推销乒乓球课程的,一单给我们提成是100元,底薪他说是一个月3200元。他也没有跟我说具体位置,是说在新一城、苏宁这些地方。”
在网上与“招聘人员”交流后,小詹隔天就去市区一家奶茶店门口面试。面试中,小詹明确表示,自己只有15岁,不符合招聘广告中16至30岁的年龄要求,但“招聘人员”表示没问题,并让小詹交押金,不过就没有签订任何合同、协议。“他跟我说要先交押金,100元,也没有写收据什么的给我,就让我交了。他说签合同是3天实习期过后才签,他说的工作地点、时间,都是口头上说的。”
随后,“招聘人员”又以工作需要为由,让小詹再拉几个同学一起过来打暑假工,小詹也很快照做。见小詹如此“高效”,“招聘人员”十分满意,提出让小詹升级为“招聘人员”,继续去招更多人。小詹于是按照要求,又招了20多名学生,并同样向他们每人收取100元押金,再转交给刚开始那位“招聘人员”。“他给我注册信息,在网上注册信息,让我去招人,一共加起来31个,都是16和15岁之间的,他也说没关系,押金都是交给我,然后我再交给他。”
然而,令小詹没想到的是,等到约定开始打工的时间,这名“招聘人员”却不见了,还说公司即将倒闭。“他7月8日晚上跟我们在群里说,7月9日要开始上班,叫我们下午4点半到新一城那边集合。当天我们去到门口,我们来了20多个人,发信息、打电话给他,他都没有接。后面我再发信息问他,他跟我说他在公司开会,公司即将面临倒闭,就让我们要么就等,要先走就先走。”
小詹说,暑假工打不成,大家自然就想退押金,但这位“招聘人员”却表示,没那么快。“退押金他说要3至14天,他说是要走流程的。”
由于后来的学生的押金都经过小詹的手,有人就怀疑小詹也是骗子,要去报案。慌了神的小詹找“招聘人员”赶紧退钱,“招聘人员”不但没退钱,还给小詹支了怪招。“我们三四个人说要去报案,他问我多少钱就能立案,我说3000块钱,他让我去退100元给同学,变成2900元,就立不了案。”
面对小詹等人的追问,“招聘人员”最后直接将工作群解散,并将他们“拉黑”。“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怕把事情闹大,怕我们去他公司闹事。”
事到如今,小詹就怀疑,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是套路。“我们有些人根据他之前给我的公司位置信息,找过去,发现这家公司已经关了,我就怀疑他一开始就没有招聘的事,还让我去招人,就是要骗我们押金,还要把责任甩到我身上,让我去‘背锅’。”
小詹就希望,有关部门能介入调查,帮同学们追回押金。“我们都是学生,我出来打暑假工,钱没赚到,还倒贴了钱进去,希望同学们在打暑假工时,也提高警惕,防止被骗。”
针对此事,有律师指出,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首先就涉及非法招用童工的问题。
广东众大律师事务所律师陈硕说:“关于学生打暑假工的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并不是任何年龄段的学生都可以打工兼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因此,企业在招用暑假工的时候,也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否则将会涉及非法招用童工的问题,未满16周岁的学生群体也应当自觉遵循该规定。”
律师提醒,符合年龄要求,可打暑假工的学生,要保护好自身权益,尽量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务协议。
陈硕说:“虽然从性质上,暑假工一般不会构成劳动关系,无法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但是学生群体为了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仍然可以要求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务协议,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进行明确约定,这对于学生群体以及用人单位都是一种权利保护。”
那么,学生打暑假工签订协议,
具体该怎么签呢?
陈硕说:“譬如,用人单位的名称、业务岗位、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薪酬的计算方式、薪酬发放的方式等等,这些往往是我们实务中经常出现的争议纠纷内容,因此,我们在签订协议的时候,都应当擦亮双眼,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约定再签字确认,日后若双方产生纠纷,该协议将成为重要的证据。如果与用人单位没有签订协议,发生争议时,也可以提交双方的沟通内容、聊天记录、薪酬发放的记录等,作为证据予以佐证。”
律师强调,像小詹一样在打暑假工的过程中利益受到侵害的,应当第一时间报警。
陈硕说:“提醒广大想要打暑假工的学生朋友,如果遇到不合理的、侵害自身权益的行为,也应当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好自身的权益,特别是遇到非法收取中介介绍费、骗取保证金、暂扣证件控制人身自由、兼职刷单诈骗等非法行为时,也要及时报警,以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
到了一定年纪的学生,利用假期打工赚点小钱,帮补一下家用,又可当作社会实践,提升自我,确实不错。但要打暑假工,务必擦亮双眼,选择正规机构和渠道,不要随便在网上加个联系人就“开工”,现如今电信网络诈骗事件频发,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落入诈骗圈套,最终钱没赚到,还得“倒贴”。还有,像兼职刷单、出借出售手机卡与银行卡等,明摆着涉嫌违法,甚至犯罪,更是千万不能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