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 | 新型储能崛起, 阳江抢跑动力电池“黄金赛道”胜算几何?

南方+ 记者


03:05

动力电池赛道烽烟再起,以安全、环保著称,相较铅酸、锂电池更具成本优势的水系锌离子电池及其储能产品,因为应用前景广阔,技术持续获得突破,许多资本和企业开始加速布局。

阳江,这座以滨海旅游闻名的城市,则成了该领域第一个“吃螃蟹人”首开锌离子电池大规模量产之路——

7月19日,阳江交投倬粤锌离子电池高新区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启动。按计划,首期投资5亿元,年产能1GWh的锌离子动力和储能电芯及PACK工厂,将于今年底投产。总规划3期,总建设产能5GWh,总投资逾30亿元,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60亿元。

该项目由阳江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江市交投集团”)和广州倬粤电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倬粤电能”),双方合资成立阳江市交投倬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投倬粤”)具体建设和运营该项目。

前者是国企,有强大的资源优势,却是电池、储能领域的“新兵”,后者是民企,有14项锌离子电池相关专利技术,是投资研发锌离子电池相关技术7年的“老兵”,两者在滨海阳江相遇,能否在动力电池及其储能领域碰撞掀起“飓风”?

当前,阳江正全力向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目标迈进,先进制造业、新兴战略产业成为阳江重点布局板块。交投倬粤锌离子电池,是阳江市重点项目,同时作为高技术和先进制造的代表,未来能否助力阳江制造业发展实现弯道超车?

图片3  南方+ 陈步上 拍摄

环保、安全

应用场景广阔

当前,市场上常用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存在上游材料价格高、市场供应紧张与产能过剩并存问题,同时还有电池安全隐患,以及回收技术和体系建设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驱动下,可再生能源和储能市场成为大势所趋,新的电池技术开发和储备,也是国家战略安全需要。

以锌为核心的电池经过长时间技术储备,动力电池技术持续获得突破。同时,我国锌资源丰富,2021年储量全球第二,产销全球第一。因此,持续推进锌离子电池的研发生产成为重要选择。

2021年,广州倬粤电能成功研发出水系锌离子电池,今年1月,已建立了第一条生产线,致力于推广新型水性电池的产业化发展。

与传统常用电池不同的是,该电池以锌离子作为电极材料,摒弃硫酸等强酸溶液,以水为电解质。

广州倬粤电能相关负责人介绍,水系锌离子电池最大特点是环保、高安全、高可塑性,即使暴露在针刺、冲击、高温等极端环境下,也通过了国家工信部电子五所电池成品检测。该产品还被列为非九类危险品,不爆炸、不可燃、无毒、不含有害垃圾、不含危险废物。

去年底,阳江市交投集团董事长黄修彦首次带队去广州倬粤电能珠海区总部考察,让他更有切身体会,“当时工作人员用高温火烧、用锤击打、切割,电池均未发生燃烧、爆炸。”

“锌资源丰富、原料成本低,具有能量高,功率大,开路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宽广(-20~60℃)等特点,锌离子电池能够一定程度上成为以锂资源为核心的新型动力电池的重要补充。”广州倬粤电能董事长黎少伟坚信。

此次启动的水系锌离子电池高新区生产基地,是广州倬粤电能的第一个大规模量产基地,其量产的电池和储能电芯,应用场景广泛,将主要用于低速电动车、道路照明、港作机械、应急电源、储能等领域,未来还可应用于电动汽车领域。

图片3  南方+ 陈步上 拍摄

占领先机

仅8个月实现启动

阳江市交投集团在新能源领域有极为丰富的应用场景。目前,在道路照明、港作机械、应急电源、大型储能领域、民用安全充电网络、高速路分布式储能等阳江市交投集团主导的大板块应用上,存在极为巨大优化改革的需求与空间。

另据其测算,在其投资建设的阳江合山机场与末梢绿色慢行等两个版块,可以应用锌离子电池的体量已超过3GWh/年。

安全、环保,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坚定了阳江市交投集团将锌离子电池项目引进阳江的决心。

据悉,去年10月底两家公司首次接触,仅半个月左右,即11月17日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此后双方马不停蹄行动,各项工作进度推动非常快,今年1月13日,合资公司交投倬粤成立。

在短短不到两个月时间里,完成合作基础工作,实属不易。交投倬粤董事长李始刚介绍,阳江市交投集团属于市属国企,与民企合资,非企业内部决定即可,需报批国资委以及相应流程手续。

在数字信息时代,技术更新很快,市场机会瞬息万变,谁先占领先机,谁就可能处于市场优先地位,因此,时间不等人。

拿地、融资、办理各项手续等,推进速度未减。据悉,3月基本确定了高新区用地,至7月19日生产基地启动,从确立合作到基地启动仅用了8个月。合作方广州倬粤电能董事长黎少伟说:“没有想到,效率如此高。”

之所以选择阳江,黎少伟认为其具备独特的地理优势,但更关键的是被阳江人的真诚所打动。在与阳江市交投集团和阳江政府的持续接触过程中,黎少伟充分感受到他们的魄力,强烈的创业干事精神。

按照计划,首期投产将在今年底,黎少伟及其倬粤电能人有信心。

图片3  南方+ 陈步上 拍摄

珠联璧合

国企民企“联姻”激发发展动能

此次合作为合资模式,合资成立的交投倬粤新能源,包括同时启动的阳江市交投倬粤新型电池产业研究院,阳江市交投集团持股51%、广州倬粤电能持股49%。

合资模式的选择,对阳江市交投集团来说,是落实中央、省、市国企混改要求,也有更深层考量。

许多地方国企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融资性平台,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阳江市交投集团也不例外,此前承担了机场建设、十多个阳江港码头、风电运维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项目投资大,产生效益时间慢,回本周期长。

“要快速发展,持续壮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必须适当调整发展路径。”黄修彦表示,“我们的思路是向市场要效益,寻找可持续性产业,布局经营性项目,瞄准的不仅是阳江,还是广东乃至全国等广阔的市场。”

锌离子电池,也成为阳江市交投集团首个启动的制造业项目,他们期望将其持续做强做大,以改善该集团的资产质量,增强集团的实力。不仅如此,该集团还在矿山、建筑材料、预制菜等领域展开了布局。

这些布局均采取“联姻”模式,共同出资,以便于有效整合各方力量,进一步提升国企的造血能力,不仅做强做大国有企业,也能持续为地方带来更多融资或者收益。

许多大型制造业企业到阳江投资,主要是建设生产基地,而合资模式产销一体,企业总部留在当地,既能为当地带来更多收益,还能为当地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甚至为产业链条延伸作铺垫。

国企和民企“联姻”,随之而来的也是企业管理上的变革。

“我们选择控股,既有合并报表做大资产现金流的考虑,也是希望严格按国企标准、流程,管好人、财。那么,如何发挥合资企业的效率?在具体生产、技术研发、管理等方面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在制度范围内给予充分放权。”交投倬粤董事长李始刚相信,“国企有资源、融资优势,民企有机制优势,两者优势互补、珠联璧合,定能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动能。”

图片3  南方+ 陈步上 拍摄

人才平台已搭好

动力电池赛道燃

交投倬粤锌离子电池高新区生产基地项目,是阳江首个落地的动力电池项目。

阳江,作为广东重要的能源基地,正在打造国家新能源基地,当前已形成风、光、核、氢、水等多能互补的新能源格局。锌离子电池及储能项目,填补了阳江新能源格局中电池和储能领域的空白。

另外,阳江也在直面制造业短板,推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之于阳江先进制造业发展,乃至这座城市的意义之重大,毋庸置疑。

据悉,广州倬粤电能还在石墨烯等电池材料领域,有较为成熟技术支撑,并与台铃电动车、中国换电业务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企业中国铁塔签订了合作意向。活动当天,广州海工船舶设备等与电池有关企业也应邀出席。

众所周知,动力电池相当于燃油汽车发动机之意义,产业链条较长,为阳江电池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带来发展空间。

接下来能否引进类似产业?至少阳江市交投集团有颗“雄心”:希望能在新能源细分领域奠定其龙头地位,并以此作为链主,不断进行产业链延伸。

此次活动的另一项重磅内容是:阳江市交投倬粤新型电池产业研究院揭牌启动。研究院主要致力于研究新型安全、环保、高可塑性的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备用电源等新能源电池,并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进行全方位研发、开发及应用。

目前研究院汇集了复旦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电池、新材料领域学科带头人,接下来还将成立“安全环保高能电池”院士工作站,为阳江动力电池产业提供可持续的人才智力保障。

在19日启动活动上,黄修彦在致辞中展望:锌离子电池以水为电解质,希望项目会在未来动力电池领域掀起一场“风暴”。

【策划】赵强

【撰文】陈步上

【视频】阳江市交投集团提供

【图片】潘倩瑶  梁志成

校对 张芳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