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 一场不落幕的岭南文化迷你展,一道非遗雅集风景线

南方日报出版社
+订阅

粤地璀璨,非遗富集。

在岭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勇敢智慧的广东人民至今创造了16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1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5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舞醒狮、赛龙舟、习南拳……一场场热闹的民俗活动在岭南大地上演;巧夺天工的玉雕、引线叠彩的广绣……走出古老记忆,走进寻常生活。从“活”起来到“火”起来,岭南非遗的魅力,藏不住了!

2021年,我社聚焦岭南非遗艺术,策划出版了《粤雅小丛书(第一辑)》,包括《广彩》《广东剪纸》《茅龙笔》《香云纱》,并在海外发行了英文版,反响热烈。

今年我们推出《粤雅小丛书(第二辑)》,选取当下极具岭南个性活力的五种非遗进行讲述——醒狮、龙舟、南拳、广绣、玉雕

文章篇幅短小,读来轻松活泼;书中收录各大博物馆的珍贵藏品图片,或非遗活动现场一线拍摄照片,带来多角度的视觉享受。

一套书,即一场“不落幕的岭南文化迷你展”,一道收藏于家中的“非遗雅集风景线”

新岭南文化读本  大湾区非遗故事  

挖掘传统技艺器物的文化意涵

传承充满浓浓乡愁的广东韵味

书名:《粤雅小丛书(第二辑)》

编著:粤雅小丛书编委会

出版:南方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7月

定价:125.00元(全套5册)

   25.00元(单本)

包邮价:68.00元(全套5册)

       18.00元(单本)

五大主题

领略岭南非遗风雅之美

可以说,这是一套难得的精致、有料、有趣的岭南非遗文化普及读物。

借由醒狮、龙舟、南拳、广绣、玉雕等非遗代表,一窥岭南非遗文化的风雅之貌。

从古籍文献、文化载体、民间活动中,传达非遗民俗的灵魂与精神;站在美学的角度,带你深层了解传统非遗手工艺,拓展文化视野。

《醒狮:狮舞祥瑞》

黄飞鸿舞着象征仁义的白狮子头一路闯关,无影脚遍地开花,场面又燃又炸。狮子在民间向来被视为辟邪的神物,广东醒狮应民间礼俗而生,新春佳节、宗祠祭祀,或者是工程奠基、商铺开张等,都活跃着舞狮队的身影。

本书介绍了广东醒狮这一民俗活动的仪式之美和意蕴之美。

高攀低戏、桩上采青,表演惊险刺激,集武术、舞蹈、音乐于一体,是醒狮给人们带来的视觉盛宴。

近代把“瑞狮”改名“醒狮”,寓意觉醒;现今《醒·狮》舞台剧、《雄狮少年》电影,将醒狮与艺术结合,文体开花,让醒狮不仅是一个竞技比赛,更表达了新一代步履坚定追求自强自立的意志,传递历代醒狮人深层的文化认同。

《醒狮:狮舞祥瑞》内页

节日庆典里的醒狮表演

桩上表演

红狮造型

《龙舟:赛龙夺锦》

“氹氹转,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团。五月初五系龙舟节呀,阿妈叫我去睇龙船。”这首粤方言区的广东人自幼耳熟能详的童谣《氹氹转》,歌咏着岭南水乡几百年来世代相传的龙舟文化。

本书介绍的广东龙舟文化,不仅限于竞技活动,还包含了各具特色的端午习俗,以及团结拼搏的龙舟精神。

广东龙舟衍生出的习俗和文化活动,除了洗龙船水、吃龙船饭,还有各种龙舟美食,包括龙船饼、端午粽。另有一种与龙舟活动相关的民间文艺表演是龙舟说唱,又叫“龙舟歌”。

每一条龙舟就是一个水乡村子的神灵,传统龙舟竞渡展示的是凝聚力量、热爱家园的精神,讲究一个“情”字。龙舟竞技则属于现代体育竞技范畴,追求速度,讲究一个“快”字。二者一花两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对于真正热爱龙舟的人来说,方式如何并不重要,就像南海叠滘村七十多岁还在扒龙舟的一位长者说的那样:“只要能坐在船上就行。”

《龙舟:赛龙夺锦》内页

2019年6月,广州荔湾湖公园举办年度“五月五·龙船鼓”系列活动

农历五月是东莞的龙舟月,根据潮汐的变化,各镇街轮流举办龙舟竞渡

香港柴湾渔民举办龙舟竞赛,迎端午节

《南拳:寸劲有魂》

“嗬!哈!”功夫皇帝李小龙一秒九拳的灵活格斗,看得观众热血沸腾。李小龙的入门老师,正是咏春大师叶问,因而其许多招式都蕴含南拳技击的精髓。“南拳北腿”,几乎占中华武术半壁江山的南拳,一招一式,拳法如风,更涌现习拳者的英雄气概和民族气节。

本书介绍了广东南拳的“技”与“魂”。

洪、刘、蔡、李、莫五大名家和咏春拳、蔡李佛拳等十三种名拳组成了广东南拳。开步扎马、短桥寸劲是其“技”;不屈不挠、出拳救难是其“魂”。

洪拳黄飞鸿悬壶济世,行侠仗义;蔡李佛拳陈享武医兼修,扎根穷苦大众;咏春叶问撰列“处世态度温文,扶弱小以武辅任”的训诫……

读过此书,再接触南拳,也许不仅为强身健体,更能深刻理解“尚武崇德”的南拳精神。

《南拳:寸劲有魂》内页

木人桩是咏春拳练习的辅助器械

蔡李佛拳成为岭南拳术的最大流派之一

南拳不断发展,与其他艺术如醉龙舞结合,焕发新的活力

《广绣:丝路锦绣》

在全球贸易史上,“马尼拉大披肩”赫赫有名。它曾于18—19世纪风行西方,也是西班牙弗拉门戈舞者身上闻名于世的重要标志。但事实上,马尼拉大披肩并非来自马尼拉,而是来自中国广州,源于一门古老的技艺——广绣。

通过本书,你将一览广绣的艺术之美。

风格上,广绣热烈多彩、中西合璧:题材多为岭南风物,构图密集繁盛,用色富丽斑斓。工艺上,广绣穷工极巧、引线叠彩:选材采用金银线绣,针法高超繁复,技法利索平顺。

发展至今,广绣积极跨界,再领风潮:广绣高定在意大利米兰发布,广绣手包、丝巾等文创产品融入当代生活……从历史发展到传承创新,书中通过赏析广绣的一针一线,向读者打开岭南艺术审美的大门。

《广绣:丝路锦绣》内页

民国白缎地广绣百鸟纹对襟长氅衣,现藏于广州十三行博物馆

“现代广绣奠基人”陈少芳

广府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学生们在学广绣

《玉雕:巧色巧雕》

玉不琢,不成器。刻刀之下,一块璞玉脱胎换骨,蜕变为精致灵动的雕塑珍品,供人品赏,流传后世。在深厚的玉文化氛围中,玉石雕刻应运而生。玉雕作为中国人独一无二的雕刻技艺流传千年,创造了数不尽的稀世珍宝。

本书介绍了广州玉雕的历史、工艺和传承,重点着墨广州玉雕佳作的赏析,带你深刻理解这一稀世瑰宝的艺术。

《海底世界》尽显“留色”技巧,与原玉色彩浑然天成,熠熠生辉;18层《百花精雕玉球》,取法象牙雕球,套叠旋转,巧夺天工;《日月同辉》采用“活环术”和“掏膛术”,既有玲珑繁复之美,又有“机械”之巧,让人叹为观止……

俗话说:“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玉石本身是承载东方文化精神的美好器物,美玉经细致雕琢后更有灵气和生命力。透过这本书,读者将会感受玉雕这一指尖上的东方美学。

《玉雕:巧色巧雕》内页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高兆华进行玉雕创作

广东省工艺美术一级大师蓝君基在雕琢玉佛

广东省博物馆内宝石馆收藏展览中的“岫玉龙舫”玉雕作品

掌上小书

在烦嚣生活中,让清雅随行

抛弃大部头科普,32开本,精致小巧,轻盈便携。

封面给人眼前一亮,色彩鲜明,凸显每本书的独特内容。

生活烦嚣心难静,且钻缝隙偷清雅。愿这套书能为读者们携来非遗文化之美的几许馨风。

欢迎关注我们,获取最新书讯

在“南方+”搜索“南书房”,发现更多精品图书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