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以“绿美广东”示范点建设为抓手打造样板工程

南方+ 记者

7月19日,汕尾市的部分全国、省人大代表来到海丰县开展“绿美汕尾”专题调研。人大代表们走进海丰县大湖镇,实地察看了大湖绿美湿地示范点,并现场听取汇报。该示范点立足大湖湿地优秀的生态本底资源、良好的区位优势、历史人文要素、生态建设成就的基础,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为契机,打造成了“绿美海丰”样板工程。

人大代表实地察看大湖绿美湿地示范点,并现场听取汇报。吴炯臻 摄

人大代表实地察看大湖绿美湿地示范点,并现场听取汇报。吴炯臻 摄

大湖湿地拥有三张亮丽名片

大湖镇位于汕尾市中南部,海丰县东南部,距海丰县城40公里,紧邻粤港澳大湾区,区位条件优越。大湖湿地触海滩涂水域面积3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21.85公里,拥有4000多亩的国际重要湿地,被誉为省级最美十大湿地,是省级鸟类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海鸥繁殖核心区,是广东最佳的观鸟胜地。

大湖镇湿地鸟岛景观。海丰融媒体中心供图

同时,大湖湿地拥有三张亮丽名片,尽显绿美生态底色。首先,大湖湿地被誉为“水鸟天堂”,位于此处的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7.4万亩,享有“中国水鸟之乡”“国家级海鸥繁殖核心区”“广东十佳观鸟胜地”等美誉,吸引黑脸琵鹭、东方白鹳、彩鹳、白琵鹭等珍稀鸟类频繁来“做客”。鸟类名录由1998年的72种增长至2023年的17目53科257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1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51种。特别是全球濒危物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从2022年的263只增长至目前的423只,大幅增长60%以上,创历史新高。

其次,大湖湿地也是“国际湿地”。该湿地面积约4万亩,占保护区的23%,其中核心区7953.2亩、缓冲区6196.7亩、实验区2.6万亩,森林面积2万多亩,森林覆盖率约30%,坐拥河口、基围、库塘、红树林、芦苇沼泽等丰富湿地资源,形成复合湿地生态系统,2008年入选联合国国际重要湿地,获评“广东最美十大湿地”。

最后,大湖湿地“滨海文化”底蕴深厚。大湖东南海岸线全长约22公里,岸线迤逦、沙质绵软、海产鲜美,盛产高螺明蚝、大湖膏蟹、白对虾。大湖大德妈祖庙为粤东地区最早的“天后圣母”古迹之一,始建于宋末明初,于2007年重修,建成高24.88米、宽15米,世界独一无二的五身妈祖雕像,形成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力谱写绿美新篇章

近年来,海丰县、大湖镇深入推进绿美生态建设,以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普惠的民生福祉为导向,围绕“绿美大湖观鸟栖,湿地银滩育红树”的建设主题,通过实施桉树林改造、营建红树林示范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绿美乡村、自然教育等建设,不断扩展绿色空间、优化生态格局、提升森林质量、弘扬生态文化,将大湖湿地建设成具有滨海特色的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

该示范点建设期限为2023至2025年,2023年主要实施桉树林改造150亩,红树林修复120亩,红树林营建150亩,在沿深湖路两侧各0.5米范围完成路侧竹子栽植1公里等建设项目,打造湿地研学基地,打响大湖镇国际重要湿地品牌,并逐渐走出高螺村“湿地观光+自然教育+康养休闲+鱼港民俗+主题民宿”的特色发展体系。

红树林景观。海丰融媒体中心供图

以滨海生态乡村振兴示范带和绿美汕尾示范点建设为契机,当地建设了地标雕塑公园、石牌公园、高螺湿地公园、红树林公园4个公园,种植绿化面积78.42亩,其中种植乔木5300多株,主要树种为宫粉紫荆、黄花风铃木、凤凰木等乡土树种;造景灌木种植1200多株,主要灌木品种为三角梅、黄蓉、绿宝等。

积极推动绿美产业新发展

为积极推动绿美产业发展,推动大湖湿地旺起来。海丰县、大湖镇全力打造“绿美生态+”模式,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湖路径。

一方面,打造“绿美生态+滨海旅游”模式。当地依托“公司+总联社+经联社+农户”机制,谋划成立绿美大湖公司,联合县文旅投资公司参与大湖示范带运营管理,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2年以来当地累计接待游客7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近5000万元;已新建农家乐5家、民宿5家,提供就业岗位约120个。

同时,打造“绿美生态+林下经济”模式。当地大力培育林下特色经济产业,全力打造新德红心蜜柚、湖仔番薯等“一村一品”。去年种植面积2900多亩、产值超2100万元,带动100户农户增收700多万元。提速开发大湖湿地碳汇交易项目,开展湿地碳汇储量评估,加强湿地碳汇计量监测研究,力争实现湿地碳汇入市“变现”。

另外,打造“绿美生态+海洋牧场”模式。当地大力整合万亩大湖鱼塭资源,擦亮“一虾一蚝一蟹”品牌,打造“渔塭经济”示范区。去年大湖海水养殖面积1.2万多亩、产值超3亿元,分别带动镇、村两级增收260多万元、110多万元。选址于石牌社区东片区,规划建设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的海鲜一条街,提供海鲜料理、刺身、生腌、烧烤、干货等餐饮服务,预计竣工后可设置商铺近90家、日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

南方+记者 郭杨阳 南小渭

编辑 范磊
校对 张芳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