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潜叶蛾:现在不预防,很快大爆发

农财宝典
+订阅

潜叶蛾

柑橘潜叶蛾,属鳞翅目,潜叶蛾科,是柑橘嫩梢期最主要的害虫之一,一般在夏、秋梢受害比较重,春梢受害轻。因为幼虫会在嫩叶、嫩茎上甚至果实表面下潜食叶肉,留下不规则的银白色线条,所以潜叶蛾又被果友们称为“鬼画符”、“绘图虫”。

- 一、危害特点 -

◆ ◆ ◆ ◆

1.潜叶蛾常常以幼虫蛀入嫩叶表皮,形成弯曲的虫道,从而导致叶片的弯曲、硬化、脱落等,严重时还会影响到柑橘当年的产量;

2.潜叶蛾蛀入的虫道还可以给害螨、盾蚧、粉蚧和卷叶虫等提供良好的过冬场所,等到来年开春,可能会爆发更大的虫害,危及整个果园;

3.潜叶蛾对作物造成的大量伤口很容易引起溃疡病的发生。另外,潜叶蛾还可以导致砂皮病、炭疽病等病害的加重发生,尤其容易加剧溃疡病的传播和蔓延。

- 二、发生规律 -

◆ ◆ ◆ ◆

从每年3月初至11月底在果园均可发现幼虫为害嫩叶,但此虫在夏、秋季发生最盛,对秋梢危害最严重。

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虫开始危害,7-9月是发生盛期,危害也严重。10月份以后发生最减少。完成一代需20天左右。成虫大多在清晨羽化,白天栖息在叶背及杂草中,夜晚活动,趋光性强。交尾后于第二至第三天傍晚产卵,卵多产在嫩叶背面中脉附近,每叶可产数粒。每头雌虫可产卵40-90粒,平均60粒左右。

幼虫孵化后,即由卵底面潜入叶表皮下,在内取食叶肉,边食边前进,逐渐形成弯曲虫道。成熟时,大多蛀至叶缘处,虫体在其中吐丝结薄茧化蛹,常造成叶片边缘卷起。苗木和幼龄树,由于抽梢多而不整齐,适合成虫产卵和幼虫危害,常比成年树受害严重。

- 三、综合防治 -

◆ ◆ ◆ ◆

1、掌握虫情,统一放梢

做好预测预报工作,掌握在成虫低峰期统一放梢,是防治的关键。掌握虫情,可以减少喷药数,避免经常大量使用农药,导致潜叶蛾产生抗药性和误杀害虫天敌,引起害虫再度猖獗为害。可以通过观察新梢顶部5片叶进行,当发现卵或低龄幼虫数量显著减少时,抹净最后一次梢,统一放梢。

2、抹梢控梢

潜叶蛾在老熟的梢、叶上不能取食,如果没有嫩梢嫩叶,多数幼虫不能存活,自然减少了潜叶蛾的发生。9月份以后发生的晚秋梢,因气温低、枝叶生长不充实,不利于形成花芽,又易遭受冻害,在生产上利用价值不大,且为潜叶蛾提供了食物源,故要及早抹除。

3、保护和利用天敌

注意保护和利用草岭、白星姬小蜂和捕食性蚂蚁等柑橘潜叶蛾的天敌,由于寄生蜂等天敌多在上午羽化活动,所以喷药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或傍晚。同时,还注意选择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4、化学防治

防治柑橘潜叶蛾,化学防治仍然是防虫保梢的必要手段。虫卵兼杀、效果佳,每隔5-7天喷雾一次,连喷2-3次,避免因出现空档期而被危害。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