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绿“成”!南岭瑶乡跑出电子材料“小巨人”
说起乳源,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是,绿水青山之间彩色的过山瑶之乡。
鲜为人知的是,在这南岭脚下的粤北山区县中,还有一抹低调的科技蓝。
一个规上工业总产值200亿元的铝箔电子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电子信息零部件等产业集群正在蓄力崛起。
其中,一家企业靠一片薄薄的保护性膜材,融入大湾区高端制造业的产业链,成为诸多汽车电子、航空电子、医疗电子、消费类电子不可或缺的零部件。连续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重点“小巨人”名单,成为粤东西北唯一入选的企业。它就是来自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的广东硕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乳源是如何培育出一家电子材料赛道的领军企业的?以此为基点,乳源如何擘画山区制造业发展新未来?
自主攻坚
在一米的宽度做出十米的深度
折叠屏被认为是智能手机发展的新方向。
近期,华为高管在微博上呼吁消费者,请勿自行粘贴或撕除这层出厂配置的保护膜。否则轻则影响屏幕寿命,重则会导致屏幕坏死。
这一层薄薄的保护膜,里面到底有何玄机?
“折叠屏上的保护膜是我们最新量产的产品。别看它薄,技术含量可不少,不仅要保证其化学成分稳定,还要控制其剥离屏幕产生的电压。”谈及自家的新品,硕成科技董事长曾庆明手持着近乎透明的保护膜,和记者比划起来。
原来,原始的屏幕原材料是玻璃。而玻璃有一定厚度,很难弯折。这时就需要贴一片含氢氟酸的保护膜贴在玻璃上,对其进行薄化,直到玻璃薄到可以折叠为止。
“原先也以为屏幕保护膜可以取下来,你看从两块屏幕的中轴线开始撕扯,结果屏幕开始闪屏,而我们就是攻克了其抗静电和抗酸的稳定性,粘性好,还没有刺激性气味。”研发人员丘细珍现场给记者进行了演示。
就在5年前,这项技术还是被韩国企业所垄断。如今国内折叠屏头部厂家京东方、天马、信利等都认准硕成造的玻璃减薄保护膜,硕成也实现了该细分领域的国产技术替代。
打破国外垄断的,不仅仅是这一款产品。
就在今年5月,硕成的另一款印制插头保护膜被评为广东省第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这意味着企业深耕相关领域10年以上,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国内排名需达到前三水平。”硕成科技总经理宋亦健介绍道。
不粘胶测试、耐高温测试、耐酸碱性能测试……一次次的实验、调试、再实验、再调试,印制插头保护膜研发的背后是成百上千次实验。
稳扎稳打的付出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硕成生产的印制插头保护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国外企业对于保护膜的垄断,一举成为行业内的代表性企业。
一次次的研发,一次次的突破,这背后离不开硕成持续多年的高强度研发投入。
研发人员占比达17.73%,并聘请多名国内外业内专家为技术顾问;与国内多所名牌大学共建产学实验室,仅硬件基础设施已投资千万余元;年均在研项目10项以上,年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5.5%以上,年申请发明专利15项以上。
风口都是给有准备的人。“我们的目标就是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在一米的宽度做十米的深度,而不是在十米的宽度做一米的深度。”下一步,曾庆明又将目光瞄准了半导体芯片、锂电及汽车行业,进一步研发细分领域中的合成反应。
总部归家
一场政企之间的双向奔赴
这样的高科技配套企业,为什么放弃产业集聚的珠三角地区,却一头扎进了粤北山区?
“我们的企业初创是在深圳的。”讲起公司地点的切换,土生土长的乳源人曾庆明一下打开了话匣子。1998年,曾庆明毕业后踏入深圳电子材料行业,一干就是20多个年头。
“我们企业生产的产品洁净度要求很高,需要一个万级无尘的生产空间。”这方面,森林覆盖率高达78.26%、生态环境优异的乳源就有着显著的优势。
综合考虑生态、土地、税收、营商环境等综合因素,第三方机构评估认为乳源更有利于企业的后续发展。再加上曾庆明的家乡情节,2013年,硕成毅然将集团总部及上市主体从深圳一并迁入乳源。
不仅如此,2015年,全省针对韶关乳源等在内的3个少数民族地区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其中高新科技企业所得税享受企业所得税税率9%,如果换算成应纳税额,减免额度达到40%,这对企业发展也有很强的吸引力。
对于乡贤的回归,乳源真心实意敞开怀抱,切实当好企业的“店小二”,在用地政策、财税扶持、人才引进、基础设施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硕成2021年底完成股改后,当地县委、县政府启动“一事一议”的机制,一次性给予企业300万元的奖励资金。“这种专属服务,在大城市是比较难获得的。”
得益于企业的努力,也得益于乳源良好的营商环境。扎根乳源,硕成科技像岭南的榕树一样,获得了更加充分的生长。2014年5月一期项目投产时,硕成年产值为3000万元,经过投资扩产,2022年已实现全年营收4.6亿元。
今年,硕成继续投资4800万元在原厂址东南侧新建年产78000万吨电子化学品建设项目,引进先进的全自动化化工生产设备,继续朝着建设一流电子化学品生产基地的目标迈进。
延链补链
产城融合助推电子材料产业加速集聚
除了硕成科技,今年以来,乳源还涌现出3家企业入围广东省第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名单,占全市57.1%,名列各县(市、区)首位。
如此亮眼的成绩何以产生于这个南岭瑶乡?“从顶层设计到行动路径,再到政策措施,我们加快推动企业抢占细分赛道的制高点,聚力打造一批行业地位突出、专业技术领先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方阵。”乳源工信局局长梁丽君向记者阐述着当地的单项冠军“制造经”。
为重点培育优势产业,乳源将现有单项冠军和潜质企业全部编入重点培育的优势产业链中。一来借力冠军企业的领头羊作用,带动整个产业链条发展壮大;二来依托整个链条的协同,帮助企业做强做精,不断孵化新的单项冠军。
不仅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乳源还打通了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东阳光、广东硕成等公司先后引进14名高层次专家,形成了高端专家领军的科技创新团队,以最优的政策土壤催生出更多单项冠军。
据了解,乳源目前已培育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排名韶关市第二,“这些独具优势、‘小而肥’的领头羊企业群体,已成为乳源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促进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中坚力量。”梁丽君表示。
锚定高新科技企业,乳源大力发动“朋友圈”,坚持产业链招商。在乳源,县镇村三级干部人手一本产业链招商地图,围绕新能源、电子信息、大健康等产业按图索骥走出去,引进一批产业带动性强的绿色生态项目。
“有了这个图谱,镇域发展有了方向盘,路线更清晰了。”乳城镇委书记张润岳介绍,今年镇里开展了13次企业座谈会,党政领导外出考察、招商累计22次,镇村两级党组织开展招商大会、乡贤座谈会共5次,已签约8个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达4.2443亿元。
立足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发展定位,结合南岭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全力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通道,持续开展“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试点改革,大力盘活闲置低效用地,推动产业集聚发展,2022年全县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政企聚合力,产业加速跑。截至2022年,乳源全县电子新材料产业工业总产值为106.15亿元,工业增加值为19.49亿元;形成了有铝箔电子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电子信息零部件、生物制药、新能源等产业集群。目前全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4家,占全县规上工业企业的82%,排名韶关市第一。
【总策划】黄灿 谭仕龙 金强
【总统筹】孙朝阳 曹斯 罗彦军 陈戈 王海军
【统筹】毕式明 郑幼智 汤凯锋 丁建庭 赵文君 陈丹佳 蒋才虎
【采写】吴思旻 赵文君 潘俊宇
【图片】受访者供图
【视频拍摄】曹伟峰 阙紫晴
【视频剪辑】陈锴进
【海报设计】区洁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