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聚焦丨2023ASCO年会:我院放疗科团队研究为高危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提供治疗新策略

广医肿瘤医院
+订阅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陈冬平、齐斌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结果在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年会(ASCO)上进行了口头报告。研究题目是“DDP(顺铂)同期放化疗联合GP(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对比PF(氟尿嘧啶+顺铂)方案辅助化疗治疗N2-3期鼻咽癌的前瞻性、随机对照III期临床研究”。研究首次证实同期放化疗联合GP方案较PF方案辅助化疗可使N2-3期鼻咽癌患者疾病进展死亡风险降低46%,并且该研究在国际顶尖肿瘤学期刊《柳叶刀肿瘤》(TheLancet Oncology)同期在线发表。

该研究由全国4个中心共同开展,我院陈冬平主任医师、齐斌副主任医师团队参与该项研究,齐斌为共同第一作者。

ASCO口头报告研究成果

 研究结果在《柳叶刀肿瘤》同期在线发表

鼻咽癌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恶性肿瘤,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鼻咽癌的新发病例数约占全球近一半。由于鼻咽的位置隐蔽,70-80%的患者发现时已为中晚期,其中N2-3期患者治疗失败风险高,效果差,如何提高这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是一直以来鼻咽癌研究领域的重点及难点。

放化疗综合治疗是中晚期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模式。DDP同时期放化疗(每3周1次,共3疗程)联合PF方案辅助化疗(放疗结束后第4周开始,每4周一次,共3疗程)是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近年来,GP诱导化疗方案被证明在鼻咽癌中有较好的疗效。但是,GP方案较PF方案在辅助治疗中是否具有更好的疗效尚不清楚。

在此基础上,陈冬平、齐斌团队开展了本项DDP同期放化疗(每3周1次,共3疗程)联合GP方案(放疗结束后第4周开始,每3周一次,共3疗程)对比联合PF方案(放疗结束后第4周开始,每4周一次,共3疗程)辅助化疗治疗高危鼻咽癌(N2-3期)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

本项临床研究于2017年启动,联合全国四所癌症中心,共招募了240名初诊无转移的N2-3期鼻咽癌患者。研究结果发现,DDP同期放化疗后联合GP方案较传统的PF方案辅助化疗,可将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从71.5%提升到83.9%,3年累积远处转移率从22.3%降低到10.9%,3年累积局部区域复发率从13.2%下降到2.6%。在毒性反应方面,GP化疗组最常见的3级以上的急性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低及粒细胞减低。PF化疗组最常见的3级以上的急性不良反应则包括黏膜炎及腹泻。本研究结果推荐可在同期放化疗后联合GP方案辅助化疗用于无转移N2-3期鼻咽癌的治疗,为高危鼻咽癌患者提供了更高效的治疗方案,有望被国际指南采纳。

 DDP同期放化疗联合GP方案辅助化疗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

专家简介

陈冬平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副院长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鼻咽癌专业组组长

主要学术任职:广东省预防医学会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放射治疗科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从事肿瘤放射治疗工作20余年,擅长肿瘤放射治疗和热疗、化疗等综合治疗。近年来在包括《柳叶刀肿瘤》(Lancet Oncology,影响因子36.42)在内的医学专业期刊发表论著多篇,指导多项国自然、省级科研课题项目,拥有多项发明专利。

齐斌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放疗科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第七届“羊城青年好医生”称号获得者。病区鼻咽头颈组组长,鼻咽癌多学科诊疗团队(MDT)秘书,专家组成员。熟悉各种疾病的放射治疗,尤擅长鼻咽癌及头颈、中枢部位肿瘤的放射治疗、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省、市级鼻咽癌临床和基础研究。在国内外医学专业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