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热又湿精神差,三伏天+台风天的必备养生食疗方来了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订阅

今年第4号台风“泰利”的中心

今天(18日)早晨5点45分前后

在广西北海市沿海再次登陆

而今天早上

佛山也下起了倾盆大雨

“杀”各位打工人一个措手不及

其实每次夏天台风杀到之前那几日

广东人都有一种统一的感觉,那就是:

又闷又热

就算台风登陆前后会缓解高温

过几天高温又会再次回来

所以对于广东人来说

夏天不是“蒸松糕”

就是“焗桑拿”

不是热就是又湿又热…

那么

在广东这个湿热当道的天气里

我们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保养身体

去应对三伏天+台风天的双重夹击呢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时段,加上频繁造访广东的台风,简直是天然“蒸桑拿”的场所,这种湿热天气,人们起居饮食稍有不慎,容易感邪犯病出现身体不适。如湿热之邪内阻脾胃,则会食少便溏,腹痛腹泻;湿热湿毒外郁肌肤,又会致湿疹疮疖,肤痛肤痒。

因此,清热去湿防病是此时养生调理的重点。但天气虽热,若清热贪凉过度,除湿排汗过多也会出现新的问题,如损阳、耗气、伤津等变证,故调理养生还须因人而异,主要是把握好尺度!

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是否有湿?

1.胖还是瘦?

中医说“瘦人多相火,肥人多痰湿”。虚胖体型的人多有水湿,严重者还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但是并不等于说,胖的人一定有湿,瘦的人就没有湿,在临床上,瘦的人湿气重的也不少见。

2.是否容易困倦?

湿气重的人常常感到身体特别困倦,懒得活动,头重如裹,头脑昏懵不清爽,两腿沉重,浑身酸疼,这是湿气黏滞,阻滞经络的表现。此外,这些人士还常有胸闷的感觉,要长呼一口气才舒服。

3.胃口怎么样?

湿气重的人到该吃饭的时候,没有饥饿的感觉,而且什么也不想吃,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胀,日常有隐隐的胸脘痞闷感,这种感觉就好像吃下去的东西自己往上顶似的。这是典型的脾虚湿困表现。

4.排便正常吗?

体内湿气重时,大便往往稀烂不成形,就算大便基本成形,便质也很松软,而且容易粘在马桶上很难冲走,还总有大便排不尽的感觉。

小便往往表现为尿不多,或次数多但尿得不痛快,有灼热或涩痛感。女性朋友还有白带量多,这些都是湿气重的表现。

5.舌头长啥样?

判断有无湿气最方便的方法就是看舌。寒湿证候的人士常是舌淡胖,舌边有齿印,苔白腻。而湿热证候的人士常是舌暗红胖大,苔黄腻。

6.是否爱出油?

如果毛发容易油腻出油,皮肤特别是头面部皮肤油腻油亮,或早晨眼皮肿,有下眼袋,面色晦暗或发黄也常提示体内有湿气。此外,眼眵多而粘腻,耳朵里耳屎呈油状也提示湿热证候明显。

试试这份养生指南

1、补气

暑天容易伤气,这会导致人体体力、元气不足,机体功能下降。所以三伏天养生尤其要注意“养气”,以防到了冬天阳气不足。可以喝一些花旗参泡茶,特别是出汗过多、疲惫、心慌的时候,适合用花旗参泡茶饮。

2、健脾

夏天没胃口是不少人的通病,脾胃为后天之本,吃不好就会引发很多问题。日常可以喝些陈皮茶,陈皮茶具有理气开胃、燥湿化痰的功效,适合暑天肚子胀气、消化不好,或者吃饭没胃口时饮用,如搭配上普洱茶,则效果更佳。另外,脾主四肢,多做肢体运动锻炼也可健脾胃、祛湿气。

3、祛湿

夏天多暑湿,暑湿侵害人体会出现倦怠、肢体困重、胸闷、胃口不好、口中黏腻、头昏脑胀、抑郁等症状。体内湿气重的人,这个时节需要适当泡脚,来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同时可以按揉足三里穴,有助于运化水湿,尤其是对于那些容易手脚冰凉的人,并且,加上艾叶泡脚,会让体内的寒气加速排出。同时,饮食祛湿也是切实有效的方法之一,三伏天的时候,大家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帮助祛湿排毒的食物,如赤小豆、冬瓜、薏米等。

4、清热解毒

夏季容易使人热毒过盛,如果皮肤上出现痱子、皮疹,也可能是因为体内热毒过盛。如何清热解毒,成为了许多人入伏后常要面对的难题。这个时候可以自己煮些绿豆汤,绿豆汤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等功效,对于轻度中暑、头昏头痛、胸闷气短、无汗烦热等症状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日常起居tips

起居健康

起居宜少动多静,家中要做到勤开窗通风,室内空气潮湿还可以使用除湿器、空调的除湿功能,不要长时间待在温度较低的空调房,注意肩颈保暖,隔一段时间活动四肢,以加速血液循环。

空调室温和室外自然温度不要相差过大,以不超过5度为宜。尽量把空调温度调节为26℃。尤其不要大汗淋漓,从室外直接进入空调房内。

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能维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要顺应夏季阳长阴消的则律,早起晚睡(但勿晚过12点),适当增加午睡时间,以保持精力充沛。

情志稳定

气温升高,情绪容易波动,建议要有意识地调节情绪,遇事心平气和尽量不要造成情绪激动。还可根据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及时调整生活节奏,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也利于心情的舒畅。

勿冷饮过量

湿热之气较重,人们常感疲倦易困、食欲欠佳,特别是饮冷喝冰后胃肠消化功能更差,容易出现便溏便稀,甚至腹痛腹泻症状。

勿过量出汗

夏季炎热,本就容易出汗,常常表现为动则易汗,湿热气候明显,适当出汗确实有降低体温、排出湿气的作用,故适量运动排汗有清热除湿的效果。

不过,一旦汗出过度反而容易损伤身体。如运动时出汗太多,身体会感觉疲劳、乏力,甚至气短、接不上气,如果汗出不止,会进一步发展为休克、晕厥等急危病症。

运动出汗后,应及时补充水分,特别是出汗较多时,可喝适量淡盐水以纠正身体钠盐的丢失。另外,运动后汗出湿衣要及时擦干身体,换上干爽衣服,以免着凉感冒。

养生食疗方

薏米赤小豆汤

材料:薏米30-50克、赤小豆30-50克。

做法:薏米、赤小豆用清水洗净,放进汤煲内,煲一个小时即可。

功效:健脾、利湿,尤适宜湿久渐欲化热者饮用。不过孕妇和体质虚寒的人,不适宜长期食用。

五指毛桃鸡汤

材料:五指毛桃50克、党参30克、炒扁豆30克、茯苓30克、鸡半只、瘦肉150g、生姜3片。

做法:食材洗净,鸡剁成大块,焯出血沫,砂锅内放入适量温水,将鸡肉捞出放入砂锅;加入洗净的药材,大火烧开,将血沫撇出,盖盖子,转小火,慢炖1小时。出锅前10分钟放入适量盐即可。

功效:健脾祛湿。适合脾虚湿蕴者,症见腹胀纳呆、大便稀烂、头身困重、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腻等。

淮山芡实薏米汤

材料:淮山15克,芡实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术10克,猪排骨200克。

做法:先用水浸泡淮山,以去掉硫磺之味。扁豆、薏米用锅炒至微黄,猪排骨洗净血污并斩件,芡实、北芪、白术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全部用料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1个半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此汤有健脾醒胃、祛湿抗疲劳作用,对于脾虚湿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除此以外

三伏天灸也是在这个时节里面

不错的选择哦

三伏天灸

“三伏天”往往是夏季最热的时候,此时阳气最为活跃。天灸贴药正是利用这一时期,选取特定穴位敷贴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药物,使阳气强壮以扶正祛邪、增强抗病能力,达到调理体质,预防和治疗某些慢性疾病的目的。

注意!注意!!

7月21日 (周五)三伏天灸第三贴来啦!

养阳正当时

错过等一年

天灸时间表

市民如果错过贴药

可进行往后几次贴药,仍有疗效

也就是说

错过之前第一贴、第二贴也可以进行后续贴药

如有遗漏,可在工作日上班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2:30-5:30)到中医科进行补贴。

贴药地点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6号楼2楼

中医及针灸推拿诊区

温馨提示

前往贴药时需持我科所开的“治疗单”。为避免天灸当天人多拥挤、等候时间过长,建议提前开单。

贴药时间

天灸当天从8:00至21:00,中午不休息。市民如果错过伏前、初伏贴药,可进行中伏、末伏等往后几次贴药,仍有疗效。如有遗漏,可在工作日上班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2:30-5:30)到中医科进行补贴。

咨询电话

0757-83635762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历史悠久,其雏形始于吴满福医馆阶段(医院前身),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已发展成为一个既有厚重中医特色、又有先进诊疗手段的综合性科室,享誉佛山中医界。广东省名中医工作室于2020年落户我科,由广东省名中医和一批高职称、高学历的专家坐诊,深受患者信赖。科室现设有中医病房和中医门诊,拥有一批热爱中医事业、医技精湛的中医师,有广东省名中医1名、主任中医师3名、副主任中医师4名、主治中医师3名、博士2名、硕士2名,均“学有所长,业有所精”。开设的特色专科有:中医肿瘤、中医消化、中医呼吸、中医心血管、中医肾病风湿、中医妇儿、中医男科、中医内分泌等,“中医治疗大肠癌”于2021年获评佛山市“十四五”中医专病的建设项目,是佛山市中医老年病科、中医儿科、中医妇科、中医治未病、中医病案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单位。

我科在坚持中医特色的同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临床治疗手段不断发展和创新。科室现拥有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治疗仪器一批,在中药内治的基础上,结合针灸、中药封包、拔罐、耳穴压贴、耳针、腹针、穴位刺络放血、穴位贴敷、天灸(包括三伏灸、三九灸、春分灸、秋分灸)等中医特色疗法调治各系统疾病,还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及饮食养生健康指导等服务,传承经典、守正创新,临床疗效显著,深受佛山市民欢迎,年门诊量逾10万人次。

 中医科竭诚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联系电话:0757-83635762。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