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德及其继承者的努力下,潮州终于赢得‘海滨邹鲁’的美称。韩愈与赵德堪称掀开了潮州文化教育史上新的一页者,潮州的教育史从此改写。”
7月19日下午,潮州金山书院举办“金山观潮 大家读城”分享会,活动主题为“天水在潮州 昌黎传后世”,邀请潮州文史专家曾楚楠专题解读潮州八贤之首赵德先生,曾楚楠对赵德之功绩给予高度评价。
7月19日下午,潮州金山书院举办“金山观潮 大家读城”分享会。
曾楚楠。
赵德,号天水,唐宋潮州八贤之一。韩愈治潮期间,毅然提拔本地贤士赵德代理海阳县尉、主持州学。此后,赵德辅佐韩愈治潮,并在韩愈离任后仍然坚持兴文立教,对古代潮州文明开化发挥重要作用。赵德编纂的《昌黎文录》收录韩愈文章75篇,是首部问世的韩文选集,于“韩学”研究贡献巨大。
一直以来,史学研究者围绕赵德有两大争论,一是赵德究竟是否为进士?二是赵德编纂《昌黎文录》是否为韩愈亲授?关于赵德的存世史料极少,曾楚楠多年来在古籍文献中拾遗梳理,曾撰文对这两大争论进行辨析。现场,曾楚楠用潮州话并手写板书一一展开讲解,为听众释疑。
曾楚楠用潮州话并手写板书进行讲解。
赵德是进士吗?曾楚楠根据史料钩沉索骥,论定赵德应该已具备参加科举考试即“乡贡进士”的资格。其次,他也有可能是“秀才科”的及第者,但这点尚有待文献的证实。
赵德编纂《昌黎文录》又是否为韩愈亲授?曾楚楠认为,赵德编《昌黎文录》是自觉自愿的行为,与韩愈“授以平生所为文”全无干系。并且韩愈出于对赵德的敬重,对书的编纂采取“尊重选者,绝不干与”的态度。曾楚楠认为,《昌黎文录》作为问世最早的韩文选集,具有重要的思想文化价值和史料文献价值,是北宋时期韩集得以广泛普及的重要基础。
活动吸引数十名潮州文化爱好者到场聆听。
活动吸引数十名潮州文化爱好者到场聆听。“以前我未听说过赵德先生,今天听完曾老的讲解,我才认识了这位潮州先贤,也才知道原来除了韩愈,还有那么多先贤为潮州的文化事业默默作出贡献。”观众蔡秋香说。
【文/图】黄敏璇 蔡任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