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鱼塘在阳光下波光粼粼,万亩良田自高空俯瞰整齐肥沃,撂荒耕地复耕超额完成任务……近年来,兰石镇立足镇域优势,结合当地的地理资源,大力着手农业发展,形成了淡水鱼养殖、辣椒种植、玉米种植等一系列特色农业。
2022年,兰石镇淡水鱼养殖面积达1万多亩,淡水养殖户100多户,从业人员超850人,罗非鱼年产量8102吨,年产值超6400万元。在种植业方面,2022年,兰石镇共完成农作物种植36826亩,其中水稻种植19774亩,年产量7229吨;玉米种植1785亩,年产量736吨;薯类种植1221亩,年产量2282吨,还种植有花生、贝贝南瓜、芋头、辣椒等经济作物。
兰石风光。欧伟建 摄
立足镇域优势
发展特色农业
兰石镇位于吴川市东北部,当地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有袂花江、小东江贯穿其中,镇域内江河纵横交错,池塘沼泽星罗棋布,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今年上半年,辖区内淡水鱼养殖面积9265亩,养殖产量超5000吨,现有上规模淡水养殖户100多户,从业人员超850人,是吴川市重要的淡水鱼养殖基地。当前,吴川市正在创建“中国烤鱼之都”,而兰石镇养殖的罗非鱼肉质鲜美,为烤鱼预制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兰石镇的淡水养殖除了罗非鱼,还有鲈鱼。
广东为邦农业有限公司(下称“为邦农业”)相关负责人梁进荣介绍,2020年,该公司在兰石镇承包鱼塘开展加州鲈鱼的养殖,截至目前,该公司已承包鱼塘1200亩,亩产量8000斤,所养殖的加州鲈鱼主要通过生鲜车运往广州、广西、江西、江苏等地进行销售。
兰石镇的万亩水塘。吴川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作为一家科技型的农业产业化生产企业,以及湛江市和吴川市的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为邦农业长期坚持“生态养殖,和谐发展”的经营理念,已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通过发挥龙头作用,带领广大农户开展规范化养殖,为农户统一供应种苗、统一供应饲料、统一提供技术培训、统一防疫、统一价格收购,进一步保障农民收益。
“接下来,我们计划建设一个冷库,延伸加州鲈鱼的产业链,进行开背鱼、生鱼片、鱼柳等初加工生产,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梁进荣介绍,下一步,该公司将立足兰石镇淡水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兰石镇为中心,以吴川市为重点,通过实施生态养殖产业,建成集养殖、孵化、(初、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
除了淡水鱼养殖,辣椒、玉米等特色农业在兰石镇也发展得有声有色。
顿谷村委会地处袂花江下游,水源充足,当地农户一直沿袭着冬种菜椒的耕作传统,每年菜椒种植面积达7500多亩,吴川市兰石镇庆丰蔬菜专业合作社(下称“庆丰合作社”)便坐落于此。
兰石镇万亩农田郁郁葱葱。吴川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据了解,2012年起,庆丰合作社社长杨华庆在当地相继承包了6000多亩农田实行精耕细作,并以合作社的模式带领当地农户开展菜椒、青茄等有机绿色蔬菜的大面积种植。
杨华庆介绍,种植菜椒需要水分充足但不易浸泡的菜地,兰石镇位于袂花江、小东江、袂花江支流三江交汇处,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拥有种植菜椒的天然地理优势。“菜椒是很容易种植的,但是如果下雨,低洼的地方就要注意排水,我们也会及时使用抽水机,避免秧苗因水浸而损坏。”杨华庆介绍,在种植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防虫害,做好杀菌杀虫的工作。
目前,该合作社在兰石镇种植有菜椒1000余亩,现有社员约150户,主要来自兰石镇、振文镇、黄坡镇、长岐镇、吴阳镇、覃巴镇等地,蔬菜种植面积超1万亩,年产值达1亿元,带动周边农户2000余户。
复耕撂荒耕地
超额完成任务
自高空俯瞰,兰石镇连片的田地整齐平整、绿意盎然,这是兰石镇积极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的成效。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兰石镇以博崖村委会为示范点,以点带面开展复耕工作。
“2021年,我们就开始大力宣传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政策,每天下乡到户去与村民宣传,到了2022年6月,已经有部分撂荒地完成整治并开始复耕复种。”博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梁观炎介绍,为了更好开展宣传工作推进撂荒耕地复耕,该村委会主要打出了三张牌,分别是开会、学习和释疑。
经过整治的撂荒耕地。陈玮琪 摄
2021年末,由于大部分田地已经分田到户,为了能够重新将土地进行集中复耕和流转,博崖村委会打出了第一张牌——召开村民小组代表大会。“通过开会,我们将最新政策传递给村民,加上电视的宣传,大部分的村民都逐渐了解复耕工作的重要性。”梁观炎介绍,一开始大部分村民都存在疑惑,博崖村委会便通过村民小组代表大会将方方面面的内容给村民说清楚、讲明白。
为了让村民更直观了解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的成效,博崖村委会还带领村民代表到示范村黄坡镇稳村参观学习,通过让村民亲自看、亲自了解,充分感受复耕工作的重要性。
“粮食安全非常重要,国家也非常重视,呼吁大家复耕复种撂荒耕地。而且土地交给村民小组和村委会统一流转,还能获得租金和收益。”面对个别存在疑虑的村民,为一个不落地开展复耕,博崖村委会还逐一入户进行释疑和劝说,坚持不懈地与村民沟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缓解他们的疑虑。截至目前,博崖村委会已完成506.75亩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下一步,该村委会计划在复耕复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农作物的品质。
已复耕复种的撂荒耕地。陈玮琪 摄
博崖村委会的工作成效是兰石镇大力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的一个缩影。为守住兰石镇耕地红线,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兰石镇多措并举推进复耕工作,逐步解决镇域撂荒耕地问题,牢牢守住人民群众的“米袋子”,进一步稳定全镇农业基本盘。
据悉,2021年,根据省农业农村厅下发的数据,兰石镇疑似撂荒耕地3298.38亩,经过现场核查,其中有超1800亩为不具备耕作条件的地类,可复耕复种的耕地1494.02亩。2022年,兰石镇已复耕复种1508.32亩,完成复耕复种率达100.96%,超额完成任务,被吴川市推荐为省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先进集体。
下一步,兰石镇将压实责任,把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爱惜耕地的自觉性,使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性深入人心。同时,进一步增加农业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并依托土地流转政策,积极动员农户采取转让、租赁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遏制耕地撂荒现象发生,为兰石镇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打造新型农贸市场
提供更优购物体验
环境差、缺斤少两、食品安全没有保障、价格不透明……传统的农贸市场由于其局限性,存在着许多弊端。
考虑到上述问题,兰石镇计划打造一个新型农贸市场,即智慧农贸市场、互联网菜市场,具备舒适、便捷、智能的特点,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购物体验。
据悉,新型农贸市场较为直观的变化是外观上焕然一新。如市场环境、布局规划、设施安全、购物体验等方面得到改善——环境卫生更整洁美好,不再是污水横流和臭气熏天;各个摊位规划布局更科学,干湿区和生熟区都进行分离;设施设备更完善,设有食品检测室、服务中心、休息区、母婴室等,进一步满足消费者日常的购物需求。兰石镇农业农村办主任龙楚楚介绍,每日进入市场的食品都会进行检测,所有的检测结果也会向消费者展示,让大家买得放心、逛得舒心。
此外,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该新型农贸市场将给每个商户都配备收银一体秤,支持支付宝、微信、现金、银行卡等多种主流支付方式,满足消费者多种支付需求,改变以往零钱短缺的困境。“以往去菜市场买菜,都要提前备好零钱,以防遇到没零钱找的情况,如今支持移动支付,即使是几毛钱的菜,扫一扫便可支付,让消费者和商户都不用为零钱而烦恼。同时,结账后收银一体秤会自动打印小票,单价数量一清二楚,不用担心缺斤少两,让买菜更加便捷安心。”龙楚楚说。
在智能性上,该新型农贸市场不仅可以实现食品溯源可查,还能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即把菜摊一键搬到线上,对接主流外卖平台,从而开启线上运营,让消费者线上即可完成选购,节省路途时间。
对市场管理方而言,借助智慧农贸市场管理系统,他们可以对市场实行智慧监管,实时掌握市场一手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到市场运营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改善措施,提升市场的整体运营能力,并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精选出优质的上游供应商,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全面提升菜场的竞争力。
【撰文】陈玮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