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挑未成年人下手,江门已有人中招!

南方+ 记者

正值暑假,不少孩子出于放松使用电子产品,玩电子游戏。今年以来,江门发生两起涉未成年人被骗盗刷银行卡案件,诈骗分子以“赠送游戏皮肤”为名,利用未成年人涉世未深、辨别能力不强的特点实施诈骗,导致家长的银行卡被盗刷而遭受巨大损失。

不少家长认为,自己没有将支付密码告诉小孩,就没有银行卡被盗刷消费的风险。江门公安提醒,诈骗分子向未成年人套取家长的银行卡信息、手机验证码等方式,同样可以骗取巨额钱财。

◆真实案例

7月17日,小梁家长向江门公安经侦部门送上了一面“人民好警察,百姓贴心人”的锦旗,以示感谢。

事情起因要从今年3月份说起。3月20日,新会公安机关接到未成年人小梁被骗的警情,其家长银行卡内4万多元被他人盗刷消费。经查,小梁使用家长手机玩一款叫“**精英”的电子游戏时,认识了一位陌生网友,对方通过语音聊天指引其完成“送皮肤任务”。在过程中,对方诱导小梁将家长的银行卡信息、手机验证码等告知对方,并在多个购物网站中绑定家长的银行卡。最后,小梁被对方拉黑,家长卡内4万余元被盗刷消费。

小梁家长向江门公安经侦部门送上锦旗。

经深入侦查,江门警方迅速锁定了作案嫌疑人。随后,办案民警辗转海南、湖南等地抓获涉案人员15名,并循线追踪涉及新疆、河南、云南、茂名、湖南等10余起盗刷案件,涉案金额10万余元。

无独有偶,今年5月江门又发生了一起同类案件。5月24日,鹤山公安机关接到一起未成年人小李被骗警情,其家长的3张银行卡被他人盗刷消费30笔。小李使用家长的手机玩一款叫“**派对”的游戏时认识一位网友,对方通过视频聊天方式,以完成任务“免费领取游戏皮肤”为由,诱导小李操作其家长的手机,注册开通某移动支付APP。之后,对方诱骗小李提供短信验证码,成功绑定家长名下的3张银行卡,实施套现盗刷。

江门警方抓获作案嫌疑人。

经侦查,6月下旬,江门警方在重庆奉节县、江西赣州市、广州、东莞等地抓获6名涉案人员,现场查获一批涉案银行卡、POS机、人民币现金等。

警方抓获涉案人员。

★警方提醒

在此类涉未成年人被骗盗刷银行卡案件中,不法分子利用“免费领取游戏皮肤”为由设计骗局,引诱辨别能力不强的未成年人“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不法分子通过套取家长的银行卡信息,诱导未成年人在手机上做出相关操作,盗刷家长银行卡,骗取钱财。

江门警方将加大力度打击网络诈骗犯罪,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同时,江门公安提醒,广大家庭防范网络诈骗,保障财产安全,为预防类似案件,建议家长做到以下三点:

1.加强教育引导,让孩子正确看待网络游戏,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更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卡号、手机验证码等信息。

2.妥善保护银行账户,给未成年人的微信、支付宝、云闪付等支付工具开通快捷支付功能时应设置消费限额,并开通银行卡支付短信、微信或其他方式的提醒功能。如果发现银行卡的余额变动不是本人操作的,应马上联系发卡行客服将银行卡冻结挂失,最大限度降低盗刷带来的损失。

3.要时刻注意孩子使用手机的情况,经常查看手机上是否有非家长安装的APP。留意孩子的异常举动,如背着家长偷偷操作手机、要求家长拍照、配合人脸识别等,发现被骗后要第一时间拨打110或就近到派出所报案。

南方+记者 李霭莹

实习生 熊毅

编辑 李衡昌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